败血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史专家披露吴三桂陈圆圆魂归何处
TUhjnbcbe - 2021/8/31 9:04:00

在明清之际的大舞台上,吴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以迎清*入关而名噪一时,30年后又举兵叛清,一度割据西南。陈圆圆本系苏州一歌妓,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声名鹊起。

陈圆圆究竟是怎么死的?他们二人死后又葬于何地?这个谜,一直隐藏了三百余年,直到近年才告破解。

吴三桂,中后所(辽宁绥中)人,祖籍高邮(今属江苏),生于明万历四十年()。他16岁中武举,在与清*交锋中屡立战功,28岁时已升至总兵(从二品)。崇祯十五年(),皇戚田弘遇为巴结吴三桂,将其掠买的陈圆圆相赠。吴三桂将圆圆留在北京,自己回到关外前线。

两年后,北京被李自成统率的大顺*占领。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权衡利害后,接受招降条件,率部进京“朝见新主”。不料行至半路,得知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不由勃然大怒,当即返回山海关。

李自成招降不成,遂率十万精兵前来攻打。吴三桂自知不敌,向清*求援。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与清摄*王多尔衮所率八旗精锐联合作战,击溃大顺*。这为清朝定鼎北京开辟了胜利之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由此也背上了“汉奸”、“叛徒”的骂名。

其后,吴三桂奉命追剿李自成,越河南,入湖南,直追至江西九江。顺治二年,李自成兵败后,被地方地主武装击杀。接着,吴三桂率部驻守陕西汉中,由此进*四川,再南下贵州、广西、云南,灭掉南明最后一个*权——永历小朝廷。康熙元年(),因功晋爵为平西亲王。

战争结束,吴三桂坐镇云南,兼管贵州。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撤藩,吴三桂遂起兵反清。由于不得人心,节节败退,成功无望,遂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宣布即皇帝位,国号大周,年号“昭武”。之后不到半年,即于八月十八日病死。

吴*担心三桂之死会使士气更加低落,迟至十月,才公开死讯。胡国柱等心腹将吴三桂遗体秘密运至贵阳。受遗命即位的其孙吴世璠到贵州迎接。给吴三桂上尊号为“太祖高皇帝”的仪式草草结束后,吴世璠即携祖父遗体,匆匆赶回昆明。

这时,清*已在各条战线展开反攻,吴世璠不敢公开举行隆重葬礼,不得已而秘密安葬吴三桂。据说,只有其岳父郭壮图等极少数人知道葬地。

康熙二十年十月,昆明终被攻破。清*入城后,全力寻找吴三桂坟墓,准备开棺戮尸示众。数日间找到多处,结果均系伪墓。后来得一消息:吴三桂已被火化,骨灰匣藏在安福园石桥水底下。果然在桥下找到骨匣,即刻送往北京。康熙帝不辨真伪,即命将“逆贼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清圣祖实录》)示众。

奇怪的是,清*入城后,陈圆圆踪影皆无。朝廷对她没那么看重,既然找不到,也就算了。事后,却传出几种说法。一说清*破城前,圆圆已死数年;一说在吴三桂去世前后,圆圆投池自尽;一说城破前圆圆与“伪后”郭氏俱自缢身亡。还有一说,明指圆圆出家为尼以避战祸。这其中,最笼统的说法是“不知所终”……

陈圆圆之死成了清史之谜,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沉寂后,终于等来了解秘的机会。年6月,从贵州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传来一个惊人消息:在该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陈圆圆之墓,而吴三桂的后裔就定居在这个寨子里。百闻不如一见,李治亭(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徐凯(北京大学历史系)、滕绍箴(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李世愉(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王*尧(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等五位专家,应邀前往实地考察。

其实,此墓已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当时马家寨有一人自称是吴三桂家族的“秘传人”,将这段隐秘多年的历史披露了出来。好多年过去了,并未引起学术界注意,也未得到专家学者的考证与确认。

此次考察,首先考释陈圆圆墓前的碑文。此碑于年出土,碑高0。73米,面宽0。48米,正面刻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标明立碑时间。首句“故先妣”,其意甚明,据“妣”可知墓主人系一女性,辈分当为“先祖”。以下字句,却不能按字面解释,应从内含隐语揭示真相。吴氏家族第十代“秘传人”吴有鹏,按照家族代代所传秘史,给出解释。“吴门”系苏州代称,指墓主人为苏州人;“聂氏”,非指姓聂,“聂”字由“双”与“耳”(即“阝”)构成,当解为“邢”与“陈”,暗指陈圆圆。其6岁前,随父姓邢,6岁后,父母双亡,由姨夫陈某养大,遂改姓陈。“聂”字是今之繁体“聶”的简化字,但当时并未简化,《康熙字典》里也无此字,显系为隐蔽起见,故造此“聂”字。其意是:“双”为繁体字“雙”之简写,其上半部为两个“隹”,代表“好”,引申为“花好月圆”,即“圆圆”,上下文字合起来就是陈圆圆。“位席”,以陈圆圆生前被封为皇妃,用此两字,以明其身份与平民不同。

经专家现场考察,以上解释与陈圆圆的历史吻合,其真实性可以肯定。为掩人耳目,当年刻碑者真是煞费苦心。立碑之人,如碑文所示,为墓主人的“孝男、孝孙、曾孙、玄孙”等祖孙四代,皆属吴姓。与此相联系,所谓吴氏家族“秘传人”又是怎么回事?

据“秘传人”陈述:当年吴三桂死后,形势急剧恶化,陈圆圆毅然决定偕同吴三桂之子吴应麒等秘密离开云南,并将吴三桂遗体带走,潜入贵州岑巩县的密林山洞,待数年后风声渐息才下山,搬至今马家寨定居。圆圆病死于康熙二十八年(),终年67岁。他们感激陈圆圆保全吴氏血脉,尊称她为“老太婆”。清朝视吴三桂为十恶不赦之罪人,故其子孙为生命计,约定不向外透露一字,绝对保守秘密,不许说,更不得写,连家谱也不准修。但又担心家史失传,便想出一个办法: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选一优秀者,由上一辈传人将祖上历史口授三遍,让其默记心中。担负其事的传人,即被称为“秘传人”。由此,一代代传下去,传到吴有鹏时,已历10代。传人讲述吴三桂与陈圆圆事,如数家珍。在穷乡僻壤之间,从一个农民口中讲出那么多吴三桂、陈圆圆的故事,就连清史专业研究者也自愧弗如。可以确认:马家寨余户、1余口为吴三桂后裔,是没有疑问的。

上述五位专家还走访多处吴氏家居,再获重要证据:各家堂屋中央供奉各神主之位,称“延陵堂上历代宗祖昭穆考妣姻亲神位。”其中,“延陵”两字是关键:春秋时,延陵为吴国属地,今为江苏之地。吴三桂的祖先,即源出于此。古人重籍贯,往往以其祖籍地而名之,或引以为号。吴三桂发迹后,人们常用“延陵”称之。明清之际,诸多史家亦用“延陵将*”代称吴三桂。吴氏家家皆设“延陵堂”,这就与吴三桂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此次考察半年后,从岑巩县又传来消息:他们发现了吴三桂的“张皇后”墓。遂有了第二次考察。还是在马家寨吴家墓地,距陈圆圆墓约三四米处发现一墓,前立一石碑,比陈圆圆碑稍大,中间竖刻一行字,共17字:“受皇恩□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墓”。其中三个空白,因年久模糊不清,无法识别。仅从其他字判断,此墓主人系男性,绝非张皇后。现场反复辨识,上述三字还是难辨,幸好他们已做了两份拓片,纸上的字较易辨认。经过研究,终于识别第一个字是“颐”,而后两个字才是碑文解读的关键:这两个字是墓主人的号。知道了号,就能知道其名字。经反复比对,终于认定这两个字就是:硕甫!这正是吴三桂生前用过的号。他最常用的号,有“月先”,《清史稿·吴三桂传》中就用此号。还有长白、月先、等字号,而“硕甫”则很少用,只在部分典籍中有,少为人知。

再看碑文,除“吴公号硕甫”已破解,全文连读,如同天书。专家凭藉对吴三桂的深入研究,终于获得合理解释:

“受皇恩颐养”,其意思是受皇天之恩而被眷顾与颐养。所谓“一次”则很费解,但不能简单解为只“颐养”一次。如与吴三桂曾即位当皇帝,死后其孙又尊其为“太祖高皇帝”相联系,那么,“一次”可解释为“第一次”、“首次”,再引申为“开始”、“开创”、“首创”,则与三桂死后的庙号“太祖”相吻合。故“一次”暗指三桂为“大周太祖高皇帝”。

所谓“八十五岁”,又作何解释?从来墓志铭的碑文正中书写:死者职位爵名某某之墓,或称“神道碑”,却未如该碑正中书写墓主之年龄八十五岁。这里,当另有深意。在深入调查中,吴氏“秘传人”称:吴三桂死于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据此为断,八十五岁应解读为八月十五日,暗指吴三桂死于康熙十七年中秋。而史载吴三桂死于八月十八日,终年67岁。据此还有一种解释:67+18,也合85之数,仍与吴三桂之卒年、月、日吻合。总之,“八十五岁”隐含着吴三桂卒年日期。

总结以上释文,石碑中央全文应解释为:受皇天之恩眷顾颐养,大周太祖高皇帝吴公号硕甫之墓。卒于康熙十七年(戊午)中秋。

石碑右侧,刻有“雍正元年岁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竖写文字。意思是说,立碑时间为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吉利之日。立碑之时,恰恰是康熙帝刚去世半年。由于清朝皇帝已经更换了,不易再追究前事,吴三桂后人才迫不及待地立碑,而且苦心设计,隐去真相,于是就刻下这段不合常规、让人难懂的碑文。与陈圆圆碑上刻有立碑人名字不同,吴三桂碑上不刻写立碑人名字,显见此碑风险更大。

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墓,以及吴三桂后裔都落在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证据确凿。这件尘封三百余年的谜案,终于大白天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史专家披露吴三桂陈圆圆魂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