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儿广朴就是好,安全止泻最重要,无需辩证
TUhjnbcbe - 2021/8/19 19:37:00
独家儿科品种,医院、地级市中医药院及各县级妇幼保健院,都在开!

全国独家品种、科学组方。

中成药保护产品,医院《儿科药临床应用指南——消化系分册》。

婴幼儿专用药止泻药,无*副作用。

中性去湿,不分寒热及脾虚,快速止泻、一天见效。

无需辩证,感染、非感染均可使用。

成份

广藿香、苍术、茯苓、泽泻、厚朴(姜制)、车前草、陈皮、六神曲(炒)。

功能主治

祛湿止泻,和中运脾。用于湿困脾土所致的小儿泄泻症。见泄泻、大便稀溏或水样、腹胀、腹痛、纳差、呕吐、或见发热、舌淡苔白腻、以及轮状病*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3个月以上~6个月,一次5ml,一日3次;7个月~1岁,一次5ml一日4次;2岁~3岁,一次10ml,一日3次;4岁~7岁,一次10ml,一日4次。或遵医嘱。

常见病因

肠道内、外感染,饮食护理不当,过敏性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气候因素

常见症状

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呕吐咖啡色液体,食欲低下,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至数十次,多为*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由于吐泻丢失液体和摄入量不足,使液体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分类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

(1)轻型腹泻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重型腹泻此型除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伴有重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明显的全身中*症状。

2.根据病程分为

(1)急性腹泻病程<2周。

(2)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

(3)慢性腹泻病程>2月。

3.根据病因分类

(1)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弧菌和志贺氏菌外的细菌、病*、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炎症性肠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

病因

1.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

1)病*感染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感染引起。病*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其次有诺如病*、星状病*、科萨奇病*、埃可病*、冠状病*等。

2)细菌感染①致腹泻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②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③其他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2)肠道外感染

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年龄越小越多见。腹泻不严重,大便性状改变轻微,为稀糊便,含少许黏液,无大量水分及脓血,大便次数略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方面使肠道有害菌,耐药金葡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而出现腹泻,大便的性状与细菌侵袭的部位有关,病情可轻可重。

2.非感染因素

(1)饮食护理不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或饮食中脂肪过多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由于口渴,吸乳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大便为稀薄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肠道感染。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4)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以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纯中成药一天见效

临床表现

1.腹泻常伴症状

(1)轻型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机全身酸中*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有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但常迁延,可继发其他疾病。患儿可表现为无力、苍白、食欲低下。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1)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呕吐咖啡色液体,食欲低下,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至数十次,多为*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2)脱水由于吐泻丢失液体和摄入量不足,使液体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见表1),由于腹泻患儿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比例不同,可造成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见表2),以前两者多见。

3)代谢性酸中*一般与脱水程度平行。轻者无明显表现,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根据血C02CP分为轻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

4)低钾血症多见于急性腹泻脱水部分纠正后,或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伴腹泻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腹胀、肠鸣音减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血清钾<3.5mmo1/L;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倒置,出现U波及心律失常。

5)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活动性佝偻病患儿脱水酸中*纠正后出现惊厥,应考虑低钙的可能,当用钙剂无效时,应考虑低镁的可能。血镁正常值为0.74~0.99mmol/L(1.8~2.4mg/dl),<0.58mmol/L(1.4mg/dl)可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搦。

表1脱水程度判断

临床表现

脱水程度

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丢失液体量(%)

5

5~10

10

(ml/kg)

30~50

50~

尿量

稍减少

显著减少

极少

脉搏

有力

快而弱

几乎摸不到

神志

稍烦躁

萎靡,烦躁

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皮肤弹性

尚好

较差

极差*

前囟

稍凹陷

较凹陷

极凹陷

眼窝

正常或稍凹陷

较凹陷

极凹陷

眼泪

有泪

泪少

无泪

口腔黏膜

稍干

较干燥

极干燥

四肢末端

厥冷,发绀

血压

正常

正常或稍低

降低,休克

表2脱水性质判断

脱水性质

血清钠mmol/L

发生率%

主要症状

等渗性

40~80

重者有循环障碍

低渗性

20~50

口渴不明显,循环障碍更明显

高渗性

较少

烦渴,高热,神经系统症状突出

2.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性肠炎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发病,常常病初发生呕吐,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大便轮状病*检测(ELISA法)可快速诊断。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发生在气温较高季节,以5~8月份最多。起病较缓,大便呈*色蛋花汤样便,有腥臭味和较多黏液,常有呕吐,多无发热和全身症状,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感染学龄儿童,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黏冻状含脓血,常伴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可有高热,全身中*症状重,甚至休克。临床表现与菌痢难以鉴别,需做大便培养。

(4)产*性大肠杆菌肠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9~11月为高发季节。在新生儿室可造成暴发性流行,也是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2~24小时。起病急骤;大便每日10~20次,水样便,腹泻时伴腹痛或绞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和发热,严重者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程持续数日,有自限性。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好发于夏秋季,各年龄均可发生,潜伏期2~7天。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多,开始为水样便,后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6)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大多数为2岁以下小儿,全年发病,以夏季多见,应注意流行病学史;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性状多样,不消化便、水样便、黏液样便甚至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发生休克、DIC;部分患儿呈败血症表现,热程较长。半数患儿病后大便排菌约2周,甚至更长。

(7)金*色葡萄球菌肠炎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大便*绿色水样,似海水色,黏液多,有腥臭味;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症状;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便培养有金葡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8)真菌性肠炎多见于营养不良儿或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患儿常伴鹅口疮;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稀,泡沫多,有发酵味,有时呈豆腐渣样;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和菌丝,沙氏培养基作真菌培养确诊。

(9)伪膜性肠炎由难辩梭状芽胞杆菌引起。除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可在用药1周内或早到数小时迟至停药后4~6周发病。亦见于外科手术后、肠梗阻、肠套叠、巨结肠等体弱患者。本菌大量繁殖,产生*素A(肠*素)和*素B(细胞*素)2种*素致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重症频泻,*绿色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少数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中*性巨结肠,肠穿孔。外周血象增高。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对可疑病例可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大便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素可帮助确诊。

1.饮食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

(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可继续喂养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

2.液体治疗

(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ml;2~10岁者,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2)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3)中重度脱水者需要住院给予静脉补液。头24小时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三部分。

补充累积损失量:

1)液体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轻度30~50ml/kg;中度50~m1/kg;重度~m1/kg。

表3不同程度脱水补液方案

程度

累积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

生理维持量

轻度脱水

量:30~50ml/kg

速度:8~12小时内补入

种类:1/2张或ORS

丢多少补多少或每日30ml/kg

12~16小时内补入1/2张

3﹕2﹕1液或ORS(稀释后)

每日60~80ml/kg口服或输液

12~16小时补入

1/5张,4﹕1液

中度脱水

量:50~ml/kg

速度:8~12小时内补入

种类:1/2张或ORS

同上

同上

重度脱水

扩容:量20ml/kg;速度:30~60分钟;种类:等张液(2﹕1等张液);量~ml/kg(扣除扩容);速度、种类:同中度脱水静脉补液

同上

同上

补充继续损失量:根据腹泻或呕吐中丢失水分的量补充,原则是丢多少补多少,一般是每日10~40ml/kg。给1/2~1/3张液体,在12~16小时内补入。

补充生理维持量:液体为每日60~80ml/kg。尽量口服,如不够,则给予1/5张生理维持液静脉输入。在12~16小时内补入。

6.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因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积极营养补给

1)继续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儿应调整饮食小于6个月婴儿用牛奶加等量米汤或水稀释,或用发酵奶(即酸奶),也可用奶-谷类混合物,每天喂6次,以保证足够热卡。大于6个月的婴儿可用已习惯的平常饮食,如选用加有少量熟植物油、蔬菜、鱼肉末或肉末的稠粥、面条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3)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也称糖原性腹泻)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豆浆(每ml鲜豆浆加5~10g葡萄糖),酸奶,或者低乳糖或不含乳糖的奶粉。

4)过敏性腹泻有些患儿在应用无双糖饮食后腹泻仍不改善时,需考虑蛋白质过敏(如牛奶或大豆蛋白过敏)的可能性,应改用其他饮食。

5)要素饮食是肠黏膜受损的患儿最理想的饮食,由氨基酸、葡萄糖、中链甘油三酯、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即使在严重肠黏膜受损和消化酶缺乏情况下仍能吸收与耐受,应用浓度和量根据患儿临床状态而定。

预防

合理喂养,注意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应注意消*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广朴就是好,安全止泻最重要,无需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