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防控知识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流行特点
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动物最易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
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炭疽芽胞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场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泛滥的季节。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0天。多呈急性经过,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为特征。
牛:体温升高常达41℃以上,可视黏膜呈暗紫色,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呈慢性经过的病牛,在颈、胸前、肩胛、腹下或外阴部常见水肿;皮肤病灶温度增高,坚硬,有压痛;颈部水肿常与咽炎和喉头水肿相伴发生,致使呼吸困难加重。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亚急性病例一般经2~5天后死亡。
羊:多表现为最急性(猝死)病症,摇摆、磨牙、抽搐,挣扎、突然倒毙,有的可见从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黑红色血液。病程稍长者也只持续数小时后死亡。
猪:多为局限性变化,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在宰后见病变。
犬和其它肉食动物临床症状不明显。
3病理变化
死亡患病动物可视黏膜发绀、出血。血液呈暗紫红色,凝固不良,粘稠似煤焦油状。皮下、肌间、咽喉等部位有浆液性渗出及出血。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潮红。脾脏高度肿胀,达正常数倍,脾髓呈黑紫色。
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
4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上报。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5预防与控制
1.环境控制
饲养、生产、经营场所和屠宰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建立严格的卫生(消*)管理制度。
2.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确定免疫接种对象、范围。使用国家批准的炭疽疫苗,并按免疫程序进行适时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
3.检疫
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实施检疫。检出炭疽阳性动物时,按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处理。
4.消*
对新老疫区进行经常性消*,雨季要重点消*。皮张、毛等按有关规定实施消*。
5.人员防护
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诊断及饲养场、畜产品及皮张加工企业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参与疫情处理的有关人员,应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做好自身防护。
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答: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人感染本病后,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附睾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
二、布病有哪些危害?
答:一方面,能引起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热(波型热)、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孕妇可引起流产等,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三、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如何?
答:布鲁氏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剂等均很敏感,阳光照射20分钟,湿热60℃30分钟、70℃1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死。布鲁氏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5天,粪便中夏季可存活1~3天,冰冻状态下存活数月,鲜乳内能存活10天,食品内可存活2个月,在水中可存活5日至4个月。
四、布病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答: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家畜产子季节较多发。牧区发病率高于农区。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人患本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场饲养员、屠宰工、皮毛加工人员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五、布病是怎样传播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感染动物可长期甚至终身带菌,从乳汁、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病原菌,特别当动物流产时,会排出大量病原菌,污染草场、畜舍、饮水、饲料。易感动物接触到以上污染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家畜感染布病潜伏期短的半月,长的可达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也可能终生带*,但不发病。
六、家畜感染布病后有什么异常表现?
答:家畜患布病后,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造成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七、如何对牲畜布病进行临床诊断?
答:根据母畜发生流产,造成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公畜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等典型症状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判断为疑似布病。如果要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八、养殖场(户)能否自行对布病进行免疫暨免疫注意事项?
答:养殖场免疫布病时由本场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布病免疫规范要求进行免疫,严禁未经培训、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防疫人员进行免疫。种畜禁止免疫布病,奶畜原则上不允许免疫布病。我市布病免疫统一使用投药枪采取口腔喷服的接种方法,禁止采用注射、饮水、拌料等接种方法。山羊和绵羊不论年龄大小,每只一律口服1毫升(1头份);牛每只口服5毫升(5头份)。疫苗稀释后应在当天用完。疫苗使用前后3天停止使用抗生素及发酵饮料和热饲料。
九、从事牛羊饲养、屠宰、皮毛乳肉加工销售、兽医等相关人员如何预防布病?
答:由人感染布病后临床上常与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结核、伤寒、副伤寒等多种疾病相混淆,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当有传染源(牲畜及畜产品)接触史,并出现疑似布病症状者,应及时到卫生防疫站进行布病实验室检测,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必须接触动物以及动物产品,要先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对产品、作业场地、环境进行消*,不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乳肉制品,工作后进食前洗净双手等。
猪链球菌病防控知识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病可感人并致死亡。
1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猪链球菌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其中仔猪、怀孕母猪及保育猪较常见;R群猪链球菌2型可致人类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并可致死,尤其是从事屠宰或其他与猪肉接触频繁的人易发。还有禽感染猪链球菌的报道。
传染源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中均含有病原菌。猪肉、内脏及废弃物处理不当,活猪市场及运输工具的污染等都是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伤口、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体表外伤、断脐、阉割、注射器消*不严等往往造成感染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节流行严重。一般为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及流行初期多为急性败血型和脑炎型,来势凶猛,病程短促,病死率高;老疫区及流行后期多为关节炎或淋巴结脓肿型,传播缓慢,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但可在猪群中长期流行。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消*不严格,圈舍不平整或过于光滑易引起猪只跌倒、形成外伤而促使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天,慢性病例有时较长。根据猪的临诊表现和病程,通常将该病分为急性败血型、脑膜炎型、淋巴结脓肿型和皮肤型。
(1)急性败血型根据猪的病程长短和临诊表现,又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成年猪,常呈暴发性,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体温高达41-43℃,全身症状明显,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涕,不食,便秘,跛行和不能站立的猪只突然增多,呈现急性多发性关节炎症状。有些猪共济失调、磨牙、空嚼或嗜睡。当耳、颈、腹下、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紫斑后,常愈后不良,多在1-3天死亡,即使治疗也很难治愈。死前出现呼吸困难,体温降低,天然孔流岀暗红色或淡*色液体,病死率可达80%-90%。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一肢或多肢关节发炎。关节周围肌肉肿胀,高度跛行,有痛感,站立困难。严重病例后肢瘫痪。最后因体质衰竭、麻痹死亡。
(2)脑膜炎型以脑膜炎为主症。该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常与母猪带菌有关,较大的猪也可能发生。常因断齿、去势、断乳、转群、气候骤变或过于拥挤而诱发。可见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5℃,精神沉郁,不食,便秘,很快出现特征性的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磨牙、空嚼、口吐白沫、仰卧、四肢泳动或后肢麻痹,爬地而行,最后昏迷而死。病程短者几小时,长者1-5天,病死率极高。个别病例可出现关节炎,头、颈、背部有皮下水肿。
(3)淋巴结脓肿型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淋巴结脓肿以颌下淋巴结最常见,也可侵及其他淋巴结,严重病例可出现全身体表淋巴结脓肿、硬、热、疼,从枣大小至柿子大小不等,外观呈圆形隆起,可不同程度地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时间较长时化脓灶可自行成熟破溃,排出脓汁后逐渐自愈。病程一般1个月左右,较少引起死亡,但病猪生长发育受阻。
(4)皮肤型皮肤型链球菌初感染部位发红,继而遍及全身,几天后结痂。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此外,也可经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炎或胸膜肺炎,经生殖道感染不育和流产。
3病理变化
(1)急性败血型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皮下、黏膜、浆膜出血,鼻腔、喉头及气管黏膜充血,内有大量气泡。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肺肿胀、充血、出血。心包有淡*色积液,心内膜出血,有些病例心瓣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脾肿大、出血,色暗红或蓝紫。肾肿大、出血。胃及小肠黏膜充血、出血。浆膜腔、关节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脑膜充血或出血。慢性病例可见关节腔内有*色胶冻样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淋巴结脓肿。
(2)脑膜炎型主要表现脑膜充血、出血甚至溢血,个别脑膜下积液,脑组织切面有点状出血,其他病变与急性败血型相同。
(3)淋巴结脓肿型淋巴结肿胀化脓,脓黏稠、无臭带绿色。
(4)皮肤型除皮肤有结痂外,内脏变化不明显。
4预防与控制
按照《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农发医20号)实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猪只出现外伤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以及淘汰带菌母猪等措施对预防本病的发生都有重要作用。
(2)免疫接种该病流行的猪场可用菌苗进行预防。每头猪不论大小均皮下注射弱*苗1头份,免疫后7天产生保护力,保护期半年。
(3)治疗发病猪应严格隔离和消*,早期可用大量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外科处理和对症治疗。
(4)消*病(死)家畜应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消*、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区域和病例发病前接触的病、死猪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点区域进行消*处理。常用浓度的各种消*药均能杀死。
(5)人员防护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必须接触动物以及动物产品,要先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对产品、作业场地、环境进行消*,不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制品,工作后进食前洗净双手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