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随着气温升高,细菌繁殖加快,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有一波“出血病”高峰期。
说起“出血病”,其实准确来说,应该叫细菌性败血症,只是养殖户看到鱼体发红,都叫成”出血病”。准确来说,只有病*引起的才叫“出血病”。比如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引起的,让血液以细胞的形式流出血管;而细菌性败血症,比如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是由于嗜血气单胞菌进入血液,在血管中定植成功,不断繁殖产生的溶血*素,把血红蛋白溶解,让溶解后的血液通过血管壁渗透到血管外。在大家所讲的“出血病”中,还要分很多种情况,如果出血是局部点状或团状发红,则可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小个体的寄生虫少量寄生时,并不会对寄主产生多大危害,只有在大量繁殖时,才会对鱼产生危害。而大个体的寄生虫,如锚头鳋、鱼鲺、中华鳋则容易对鱼造成伤害。这些较大个体的寄生虫,像锚头鳋在广东叫叮虫,是以头胸部插入鱼的鳞片下,寄生处鳞片脱落,出现出血的红斑,这是锚头鳋寄生后最明显的特征。现在锚头鳋的种类大体分成三种,一种是多态锚头鳋,在花白鲢、团头鲂上常见;另一种就是草鱼锚头鳋;第三种就是鲤、鲫和鳗鲡锚对鳋。这三种锚头鳋无一例外都会对寄生处造成创伤,在水质好,密度低、低温时,对鱼的危害相对比较小,一旦温度升高,在密集养殖的网箱、精养鱼塘,细菌则通过伤口进入血液,形成暴发性疾病。每年的5-6月、9-10月是全国性的发病高峰期。在治疗由锚头鳋等大型寄生虫引起的“出血病”时,应先杀虫,然后消*。可选用茅孢清杀虫,纯中药成分,不伤水质不伤肝胆,无任何抗生素添加,使用过后不用解*,直接作用到鱼体内部,相对来说更加安全。另外,锚头鳋叮咬后的创口相对较大,可搭配止雪肠鳃康使用,因寄生虫叮咬导致体表造成的伤口,易造成细菌感染。其效果: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促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加快机体伤口愈合;提高抗体生成水平,调整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除寄生虫原因造成的鱼体出血外,鱼体出血情况主要有下面四种:应激性出血、中*性出血、细菌感染性出血、病*性出血。有时会有两种、三种情况并发现象。一、应激性出血
当养殖鱼类受到撒网、拉网捕捞而惊吓且剧烈活动、天气突变、雷暴雨、池塘大量换水或加水时水流量太大、长途运输等情况时,会出现全身性体表(尤其是腹部)和鳃部出血现象,严重者短时间便会出现大量死亡。即使未死亡,也表现为生命垂危、全身发红、僵硬,体表少粘液、手感粗糙,失去商品价值。
二、中*性出血(充血)
中*性出血主要表现为头部、口腔、鳃盖、鳃丝出血或充血,腹部出血。对病鱼解剖,都会有肝脏、肾脏等出血或充血现象,三、细菌性出血病
(1)单一养殖品种细菌性出血病
池塘底质污染恶化、气温、水温过高导致池塘水体中有害细菌如嗜水气单胞菌、各种弧菌、链球菌(主要危害罗非鱼、石斑鱼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鮰鱼引起套肠病)等大量滋生繁殖,感染并危害鱼类,导致鱼类体表、上下颌、口腔、鳃盖、鳍条、肠道等严重出血,尤以腹部和头部出血最为严重,甚至肌肉、肠道等充血、出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腹水。解剖可见肝、脾、肾脏肿大,严重出血,瞟充血,肠粘膜出血、肠道发炎出血。
(2)多品种爆发性出血病(败血症)
在高温期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引起的一种爆发性疾病,症状同上,危害面更大。池塘中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魴、鲮鱼、鲢鱼、鳙鱼等所有鱼类均会爆发感染,而且死亡率能高达80%以上。
四、病*性出血病
常见的有由草鱼呼肠孤病*引起的草鱼、青鱼病*性出血病和由弹状病*引起的鲤鱼鲤春病*性出血病症状及流行情况:草鱼病*性出血病表现为: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发黑,以头部最为明显。全身性出血是该病的主要病变特点:肌肉出血、鳍条基部出血、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充血或出血,肠道充血或出血,伴有肝脏、肾脏充血、脂肪肝。由于病程的发展,出血位置各有不同。与细菌性出血病的最大不同在于:病*性出血病病鱼的肠道呈紫红色,有弹性,而细菌性肠炎病的病鱼肠道是肉红色或淡粉红色,易断、易糜烂,由此即可确诊。
详细咨询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