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科工作多年,分享些父母和其他家属常见的错误,以及需要特别重视的地方吧:
01
保暖过度
很多家属认为“细儿无六月”,将新生儿包裹的严严实实,睡觉时棉被、包被太多、太厚导致“脱水热”、“捂闷综合征”。
曾有个新生儿出生后因严重疾病转入我科治疗了一个月,九死一生,出院后家属带小孩去省城复诊,出发前孩子外婆给小孩穿了太多衣服,车上还开了空调,半路上家属发现小孩呼吸困难、发绀、精神反应差,医院就诊,抢救无效死了,死的时候内衣拧出水来。
医院又来了一个刚出生50多天的捂闷综合征患儿,估计希望不大,即使抢救过来也是脑瘫、智力低下(PS:家属已经签字放弃治疗)。
昨天我们科室一个宝宝出院时只带了一套薄衣服,袜子也没有带,我科送了一套衣服,回家后穿了好几件衣服,旁边放着电火炉,导致孩子体温达39.4℃,全身大汗淋漓,脱水明显,又再次住院治疗。
02
趴着睡觉导致窒息和捂闷综合征
我认识的某个熟人带着孩子趴着睡觉,一觉醒来发现孩子全身发绀,气若游丝,因为捂闷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医院抢救几天几夜后不得不面对现实,选择放弃治疗。
01
新生儿硬肿症
多发生寒冷季节、环境温度低、保温不足或存在严重感染等,表现为低体温、水肿、硬肿,可引起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竭等。
该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很多地方冬天天气湿冷,而早产儿体格小,一般的衣服对宝宝而言比较大,显得比较宽松,不保暖,较容易患疾病。
前几天一个早产儿全身多处有水肿和硬肿,家属以为是宝宝体重长得很快,非常高兴,到我们科室复查*疸值时候,被我科医生发现异常后收住院治疗,避免了悲剧的进一步发展。
04
冰冻母乳复温温度不对
不少家属将冰冻母乳随便热一下后喂给宝宝导致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的故事我已经遇到多起。
很多便血照片可能让人不适,我就不放了。
05
冲调配方奶的方法不对
不少的家属不看冲配说明,随便冲调奶粉:
比如90ml水放一勺奶粉,导致新生儿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不增长、低钠血症;
比如家属觉得小孩体重低,或者生怕小孩吃不饱,用30ml水兑3-4勺奶粉,导致奶液渗透压增高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现呕吐、腹胀、便血、腹泻、发热、肠道穿孔、后面做手术切掉部分肠管,甚至导致死亡的也不在少数。
06
吃奶后无人照看
很多家属将吃完奶后的新生儿放在卧室,自己在客厅看电视,因呛奶/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故事很是常见。
07
喂养过于机械
每个孩子的胃口不一样,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调整进食间隔时间、次数及进食量。
但是很多宝妈们机械的按照3-4小时/次,每次进食90ml,每日进食7次喂母乳或配方奶。孩子一天到晚处于饥饿状态,一天到晚不停地哭,声音嘶哑,饿的瘦不拉几,*疸值升高。
08
牛乳蛋白过敏
该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多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便血、腹痛、湿疹、体重不增等,极容易漏诊和误诊,常误诊为咽下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肠绞痛、湿疹等,可能需要多次就诊才能想到该疾病可能。
同样的还有乳糖不耐受,常被误认为母亲饮食过于油腻引起消化不良所致。
09
不注意腹胀
腹胀在新生儿非常常见。
常见原因有肠道感染、肠梗阻、腹泻、消化道畸形等,此类患儿常合并呕吐、发热、反应差、大便稀、血便、便秘等,此类患儿常哭吵不安,难以入睡,家属以为宝宝没有吃饱,不断的继续喂奶,肚子涨的越来越厉害。
因衣被较多,家属通常较难发现患儿腹胀情况,通常在洗澡时无意发现或就诊时被医生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需在宝宝未进食、安静的状态下观察有无腹胀。
10
喂错药物
比如一些药物是口服的,家属自行将药物滴入鼻腔。
比如将甲硝唑当做益生菌喂给宝宝,比如口服铁剂,我们是0.75ml/kg/次,有些家属每次喂0.75ml/次,剂量明显偏小,要么是0.75ml/斤,剂量明显偏大,要么是喂了一次后,将未吃完的药物扔掉,一盒6瓶,三天吃完后不再继续补充。
比如宝宝有鹅口疮,用碳酸氢钠清洗口腔,没有稀释并吞了进去,引起严重的高钠血症,小孩抽搐不止,好好的一个小孩废掉了。
11
腭裂
常表现为吃奶无力、呕吐(部分从鼻腔中涌出)、呛奶、肺炎、中耳炎以及进食少引起体重下降明显、皮肤干燥、尿少、*疸值升高以及饥饿性哭吵,无论是吃母乳或者配方奶,吃了半天也没见吃了多少,奶瓶中的奶量没有下降。
腭裂不同于唇裂容易被发现,常被误认为出生后宝宝吃奶少、不想吃奶或者妈妈乳头凹陷、溢乳或胃食管反流,极容易被漏诊或忽略,如果吃奶无力,反复呛奶,需警惕该疾病可能。
前几天我给一个*疸宝宝会诊,家属说宝宝出生后吃奶没有力气,尿很少,老是哭,我打开口腔一看,很典型的腭裂。
12
溢奶和呕吐分不清
溢乳在新生儿非常常见,表现为从口角流出少许奶液,不影响生长发育,而引起呕吐机制及病因较为复杂,比如咽下母血、羊水、应激性溃疡、感染、颅内疾病、喂养不当、牛奶蛋白过敏、消化道畸形等。
部分呕吐病人需住院治疗,但是家属自认为是溢乳,认为无需住院治疗。
13
吃母乳时呕血
宝宝出生多天后,吃母乳时突然吐血,很多是母亲乳头有皲裂,吸入母血所致。
14
新生儿出血症
目前对初生宝宝常规注射维生素K1,该病发生率已显著降低。
宝宝出生后纯母乳喂养且长期腹泻的新生儿可影响维生素K吸收,从而导致多部位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出血量多,部分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15
不注意补充维生素AD
每次足月宝宝从我们科室出院的时候,我们提醒补充维生素AD/D3,但是绝大多数家属不重视,也不会购买,复诊时反而责怪医生没有告知。
此外,不少母婴店缺德,推销多元的鳕鱼维生素AD,还告诉家属:“药店卖的维生素AD都是药物,是药三分*,我们这个是保健品,没有副作用。”
16
按压脐部
脐带脱落后正确做法是使用医用酒精/络合碘消*脐部。
很多家属自行使用“桐油”旧法按压脐部引起脐部感染,而且脐部感染扩散引起门静脉炎、腹膜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并不鲜见,甚至感染后腹壁烂穿导致大网膜从脐部冒出,医院做了手术。
17
挤压乳腺
新生儿因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后出现乳腺增大,家属挤压乳腺引起乳腺炎导致住院的例子非常多。
18
挑破“马牙”
不少新生儿牙龈部位有*白色颗粒,就是马牙。数周内可自行消退,为正常生理表现,但不少百姓认为“马牙”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影响进食,故将“马牙”挑破,挑破后引起感染的不在少数。
此外,口腔内上面(硬腭部位)可见"上皮珠”,为正常现象,很多人很担心,认为超过7颗会死人。
19
疝气崁顿
腹股沟疝气在新生儿非常常见,哭吵时可扪及包块,常可自行回纳。宝宝在哭吵不安、不能安抚时一定要考虑到疝气是否有崁顿、不能回缩的情况。
在临床上,因新生儿疝气崁顿引起肠管坏死的例子我已遇到数起。
20
接触感染性病人后导致肺炎
新生儿因从母体中获得抗体、从母乳中获得免疫因子,前6个月感染性疾病较少,从产科出院回家后得了肺炎的新生儿绝大多数都是感染性病人传染所致,导致患儿出现气促、发绀、咳嗽、喘息、发热、精神萎靡、呕吐、奶量减少等表现,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反复,不少重症肺炎需要上呼吸机。
新生儿不能接触感染性病人本应是常识,但绝大多数家属并不知道,实在是令人痛心和感到愤怒。
21
不重视*疸
*疸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现象,虽然大多数新生儿的*疸无需特殊处理,但是绝大多数家属对*疸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每年因*疸升高引起新生儿死亡或导致脑瘫的悲剧不断发生,令人痛心。
每次病人因*疸住院时,我都会详细告知引起*疸值升高的病因、常见原因、危害性、治疗措施、各项检查的目的性,当时家属听懂了,但是回去后听别人胡说八道或者到网上查询一番后,第二天就翻了脸,和我们吵架,让人沮丧不已,说了那么多还不如不学医的人话有用。
每天在门诊等候区,各位家属热烈的交流各种退*的秘方和偏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反智的气息。
22
不重视低血糖
低血糖在新生儿非常常见,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糖尿病母亲儿、出生时有窒息、喂养不足及感染的新生儿。
脑组织所消耗的能量多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持续性低血糖对脑组织损害极大,低血糖脑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遗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并不在少数。大多数都是一过性低血糖,经过口服葡萄糖、喂奶或输液后低血糖就纠正了。如果持续性低血糖建议住院治疗。
在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顽固性低血糖也很常见。分享两个故事:
a.我曾管了一个低血糖宝宝,顽固性发生低血糖,家属把原因归咎于产科,认为产科给腹泻的产妇吃了思密达,思密达通过乳汁导致宝宝发生低血糖,在产科大吵大闹,实际上思密达引起低血糖没半点根据。
b.一个宝宝反复低血糖在我科住院治疗,去洗澡或外出检查暂停输液一会后复测血糖非常低,公务员的爸爸认为既然住院也是低血糖,那我出院自己观察。这样的家属蠢得死,既然在暂停输液一会也会低血糖,那么回去后在没有输液的情况血糖会低到什么程度?低血糖临床症状通常不典型,你怎么观察?没有血糖仪,你怎样知道宝宝血糖如何?很多家属读书越多越迂,越不可理喻,越自以为是,越自作聪明。
23
错误对待发热
发热在新生儿非常常见,除考虑环境温度升高、喂养不足、保暖过度、哭吵产热等原因外,需考虑感染可能。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病情迅速恶化以及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颅内感染在新生儿很常见,不少宝宝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积水;甚至导致死亡;比如某个38.1℃的宝宝死于感染性休克;比如某个宝宝有发热,建议住院治疗,家属拒绝,后来宝宝死于败血症。
很多家属对新生儿发热常犯以下错误:
1.使用退热药;
2.错误认为发热引起感染,自认为体温正常,感染就控制了,病情没有稳定、疗程不足家属就签字出院了;
3.拒绝腰椎穿刺术行脑脊液检查了解有无颅内感染,很多家属自觉地腰穿很恐怖、很可怕,认为穿刺很疼,认为小孩好“造孽”,自我安慰不会有脑膜炎,医生百般解释无效,耽误病情的不在少数。
24
紧束四肢
很多家属用布条紧紧的捆扎防止手脚回缩,导致肢体血流不畅引起缺血坏死。此外,因手套、袜子的线头将手指、脚趾缠绕导致缺血也非常常见。
25
错误处理眼部分泌物
结膜炎或泪囊炎在新生儿非常常见,应及时到眼科就诊,需要使用滴眼液或者按摩鼻泪管行程区或出生几个月后冲洗泪道,但是相当多的家属错误将茶叶水、奶水滴入眼部或者使用舌头去舔分泌物。
26
忘记预防接种
不少宝宝出生后转到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大多数宝宝住院期间没有行预防接种,出院时医生都会告知预防接种事宜并写在出院记录上,但经常遇到一些家属过了几个月跑来和我们大吵大闹,说我们没有告知预防接种事宜、没有给预防本子。我们不慌不忙,从电脑上调出出院记录指着医嘱说:病情稳定后定期行预防接种。家属便偃旗息鼓,不靠谱的家属(尤其是爸爸)多如牛毛。
27
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随着大小便的排放、水分从皮肤蒸发、吃奶少等因素造成出生后体重下降,一般下降4-7%,不超过10%(早产儿下降更多),7-10天左右恢复出生体重,但受进食不足、疾病影响,体重可能下降更多、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更长。
但是大部分家属不知道这点知识,认为宝宝出生吃奶后体重应该“见风涨”,放在新生儿科体重会下降,这是相当多的家属拒绝住院或提前要求出院的重要原因,甚至很多家属破口大骂医生故意不给宝宝吃东西、虐待宝宝。
举例:前几天我值夜班,来了一个出生3+天多的宝宝,出生3+天经皮测*疸值21mg/dl,出生体重由2.9kg下降至2.53kg,经询问病史,考虑出生后吃奶少所致,住院予以蓝光照射及充分补液处理,第二天早上体重上升至2.7千克,家属来院要求出院,原因是别人告诉家属:放在新生儿科体重会下降。
我告诉家属:你宝宝体重下降不是你自己喂养不足所致吗?宝宝住院后体重不是长了吗?家属不为所动,签字出院,出院后过了一两天*疸值又上升至20mg/dl,又再次住院,住院时体重较出院时下降。
28
对巨大儿的危害性不清楚
很多家属认为宝宝巨大是好事情,欢喜的不得了。
其实巨大儿容易造成难产、窒息、颅内出血、锁骨骨折、神经损伤;易发生低血糖;部分巨大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从长远来看,也容易造成成年后的代谢综合征。
29
对出生低体重儿不重视
出生体重低的宝宝除了母亲孕期饮食所致外,母亲血压、胎盘、脐带、宝宝宫内感染、染色体异常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宝宝体重低,容易造成窒息、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这类宝宝存在感染(比如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发热、喂养困难、血小板低、血象异常、*疸升高)、合并各种畸形,比如尿道下裂、颅脑发育异常,从长远来看,相当多的此类宝宝最终各方面(比如体重、身高)落后于同龄的宝宝。
但很多家属对出生体重低的宝宝不以为然,认为当初谁家的宝宝出生体重低,长大后还不是牛高马大,至于那些发育不好的宝宝的例子又有谁知道呢。
30
早产儿病情没有稳定要求出院
很多家属对于早产儿缺乏正确认识,比如认为过去谁家的小孩出生时才6个多月/体重两斤多,还不是带活了,或者只关心大小便,认为大小便正常就没事,对于病情一点都不关心,至于过去那些死掉的例子又有几个家属知道呢。
很多早产儿病情还没有稳定,出院后可出现气促、发绀、呼吸暂停、发热或体温低、反应差、不吃奶、低血糖、呛奶、体重不增长/增长缓慢、*疸值升高、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风险,死在家里的故事很常见,至于再次住院的故事比比皆是。
比如某个32周的早产儿病情没有稳定出院后才回去一天就死在家里,问家属为什么接孩子出院,家属说:“(探视时)我看他手脚活动的还可以。”
一个早产儿不宜出院,家属强行将小孩接出院办酒席,下午出院,夜间死在家里;
某个早产儿不宜出院,家属自认为第一胎是足月的,很轻松就带大了,自认为有经验,小孩回去后情况非常糟糕,多器官功能衰竭,医院抢救了20多天才捡回一条命。
31
没有复诊意识
一些新生儿随母出院时医生通常会交代出院后1-3天来新生儿科门诊复诊,但是绝大多数家属不以为然,所以这些年在家因*疸值升高导致胆红素脑病的例子非常多,很多宝宝都是满月时*疸值仍较高,医生不给打预防针才跑来就诊。
通常早产儿出院后3医院复诊,但是大多数家属做不到。
某个早产儿病情没有稳定,签字出院,出医院复查*疸,医生检查发现患儿全身水肿、硬肿明显,抽血检查提示多器官功能衰竭,追问病史,一周前洗澡时发现患儿有水肿,入院前1天不思进食、精神反应差、没有排小便,住院后前2天没有排一滴尿,抢救了20多天才捡回一条命。
32
不重视儿童体检
绝大多数家属缺乏去儿童保健科定期行体检意识,尤其是一些高危儿童,比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有窒息的新生儿,绝大多数家属自觉小孩能吃能喝能笑,去医院检查纯粹钱没地方花,没病也要检查出有病。
等家属自己发现小孩有明显异常后,往往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
33
复诊时不带出院记录
每次出院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准备两份出院记录,一份用于报销费用,一份方便家属自己阅读。每次出院时都会告知家属复诊时必须将复诊记录带来,方便医生快速了解患儿病情,节约双方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但绝大多数家属对出院记录重要性不以为然,对医生交代的事情不放在心上,不遵从医生的医嘱,出院后从来不看出院记录,或者将它扔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复诊的时候不带出院记录,大多数家属要么怪医生没有告知复诊时需要带出院记录,要么怪医生没有给出院记录。
每次妈妈带孩子来复诊的时候一脸懵逼,啥也不知道,因为爸爸回家后没有将医生告知的各项事宜转告患儿母亲,这个时候妈妈非常愤怒,怪罪于孩子父亲。
讲真的,很多爸爸烂的要命,不靠谱,没半点责任心。
34
缺乏儿童相应知识
我们绝大多数家属对孩子的关爱还停留在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上,热衷于给孩子买各种进口的奶粉,买各种漂亮的衣服,热衷于发朋友圈晒宝宝,挖空心思想一个好听的名字。
但绝大多数家属不会有意识去学习儿童相应知识,比如护理、保健、营养、基本疾病介绍、智力开发、心理知识,绝大多数家属不会有意识去购买一些与此有关的书籍,遇到问题,只会百度搜索或者听从别人的错误意见,要么耽误了病情,要么拿错误意见和医生争吵不休。
35
盲目相信他人的话
家属遇到问题向别人求救和咨询很是正常,但是大多数人不懂医,很多时候给出的意见或建议是错误的,导致耽误病情的故事比比皆是。
举几个例子:
1)很多老人家认为三个月以内的宝宝不能吃药打针,所以一些肺炎的宝宝在家硬拖着,有的死在家里,有的医院时人已不行了,上了呼吸机才捡回一条命,但因缺氧时间太长,造成脑组织缺氧性损害的也很多;
2)一个宝宝肺部感染重,家属打电话给姑姑,姑姑指示用“桐油”按压脐部,病情越拖越严重,人不行了才医院抢救;
3)本科护士表弟的儿子*疸值达26mg/dl,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家属听从别人意见,跑到乡下找中医吃中草药,*疸继续升高,高到我们不敢接收,医院抢救,换了血,后期又是漫长的康复期;
4)颅内感染在新生儿非常常见,前几天一个新生儿发热住院,需要做腰椎穿刺行脑脊液检查排除有无颅内感染,妈妈才10多岁,担心腰穿疼痛,然后又打电话询问别人的孩子当初是否做了腰穿,别人说没有做,于是妈妈也拒绝腰穿,并签字出院。
36
听信非专科医生的话
新生儿绝不是小儿、成人的缩小版,无论是疾病谱、治疗方案、预后都和成人不同,很多人喜欢咨询其他科室医务人员,但很多医生和护士并不懂得新生儿方面的知识,家属常拿他们错误意见来怼我们,而耽误病情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例:
1)一个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使用白蛋白辅助退*;其他儿科医生告诉家属,白蛋白不用来退*疸,于是家属签字拒绝使用;
2)前几天某个ABO溶血病患儿*疸值较高,咨询儿科护士的亲戚,该护士说不要紧,不需要治疗;
3)某个早产儿出生后呼吸急促,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立即需要使用多元一支固尔苏药物改善呼吸,咨询其他医生,该医生告诉家属:“医院没有多元一支的药物“;
4)某个宝宝急产出生,生后*疸值上升速度较快,哭吵次数多,需完善头部MRI了解是否有颅内出血,家属咨询北京某个医生,该医生告诉家属不需要做检查,我劝了好久,家属才同意,结果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5)某个出生时有窒息的宝宝,经过呼吸机、降低颅内压等一系列处理后病情好转,家属咨询其他医生,担心留下后遗症,要求放弃治疗,回去了死亡的可能性较大,而继续治疗的话,以后各方面正常的可能性较大,让我们非常愤怒,觉得这些医生极其缺德。
6)核磁共振(MRI)对于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非常有帮助,而且没有辐射,是个很好的检查手段,其他狗屁不通的医生告诉家属:“核磁共振有辐射。”于是家属拒绝检查,我们百般解释无效。
37
过分相信网上信息
老百姓缺乏医学知识,看病也不方便,医生也比较忙,很难跟家属充分交流、普及知识,而且很多医生态度恶劣,各种不耐烦,凶神恶煞、三言两语把家属打发了,所以很多家属习惯性百度查询资料或者交流群里咨询别人。
其实宝妈很多意见都是错误的,网上很多资料都是东拼西凑,纰漏较多,容易误导人,且医学强调背景知识和实践,强调逻辑性和诊断思路,因听信网上信息导致严重后果的故事我们遇到太多了。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
建议医院分娩,尤其是选择新医院。很多家属贪图便宜、方便、舒适、温馨以及所谓的服务态度好,医院医院,产妇或宝宝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无法处理从而耽误病情。
1)医院分娩,宝宝宫内缺氧,需要立即剖宫产,但麻醉师打麻将去了,不在岗,结果造成宝宝出生时有窒息,后面是个脑瘫,比如一些宝宝出生时有严重窒息,处理不得当,医院新生儿科实力强劲,可以为宝宝保驾护航,宝宝有任何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2)某医院分娩出生,家属给宝宝配奶时浓度过高,引起宝宝腹胀,家属询问产科护士,护士说不要紧,家属继续喂养,结果造成宝宝出现了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病情极其危重,后来做手术切掉了部分肠管。
撰稿:
猪猪(知乎)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已经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