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脾肿大的鉴别诊断
TUhjnbcbe - 2021/6/3 23:46:00
北京痤疮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12/8740638.html

脾肿大的鉴别诊断

(一)脾脏肿大在触诊时需区分

(1)与肝左叶肿大鉴别:左叶肝脏肿大时,可在上腹部触到,易与脾肿大相混。但肝脏肿大不可能触到脾切迹,而且左叶肝与右叶肝相连。

(2)与左肾肿大鉴别:左肾肿大,形状多呈圆饨,叩诊呈鼓音,无脾切迹。

(3)与脾曲结肠肿物鉴别:脾曲结肠肿物移动性较脾脏大,而且呈鼓音,边界常不太清楚。

(二)根据牌脏肿大的程度对病因的判断

(1)轻度脾脏肿大:常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性肝炎、败血症、布氏杆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中度脾脏肿大:常见于急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硬化。

(3)重度脾脏肿大:常见于慢性疟疾、黑热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晚期血吸虫病、Gaucher综合征、Niemann-Pick综合征。

(三)根据脾脏的质地等对病因的判断

(1)质地柔软:常见于充血性脾肿大、急性感染引起的脾肿大。

(2)质地较硬:常见于白血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

(3)脾脏表面不光滑:常见于脾结核、转移瘤、霍奇金病、脾囊肿。

(4)有摩擦感:常见于脾梗死。脾梗死则多见于重度脾脏肿大,如黑热病、慢性疟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有触痛:常见于脾结核、脾脓肿、充血性脾肿大。

(四)根据牌脏肿大发生的缓急对病因的判断

(1)急性脾脏肿大:常见于急性传染病、脾脏充血、脾静脉栓塞、门静脉栓塞、脾脏脓肿。

(2)慢性脾脏肿大:常见于代谢障碍、转移瘤、肝硬化、慢性传染病。

(五)脾肿大与发病年龄的关系

(1)婴幼儿:常见于Gaucher综合征、Niemann-Pick综合征。

(2)儿童: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症、Still综合征、Felty综合征。

(3)青壮年:常见于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白血病、急性传染病、肝硬化。

(4)中老年:常见于恶性肿瘤。

(六)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对脾肿大的病因可提供诊断线索

(1)发热:常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肝硬化。

(2)伴寒战:常见于疟疾、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霍奇金病。

(3)伴有肌肉痛:常见于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结缔组织病。

(4)伴有*疸:常见于病*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恶性疟疾、败血症。

(5)伴有出血倾向:常见于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重症病*性肝炎、败血症、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6)伴有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7)伴有肝脏肿大:常见于病*性肝炎、肝硬化、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Gaucher综合征、Niemann-Pick综合征、淀粉样变。

(七)实验室检查对脾脏肿大病因诊断的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胞浆中有中*颗粒、碱性磷酸酶积分增加: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2)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感染,特别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可达10%以上。

(3)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病*感染、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4)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

(5)血小板增多: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

(6)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疟疾、黑热病、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系统性红斑狼疮。

(7)血涂片检查:对确诊疟疾、黑热病及诊断白血病很有帮助。

(8)Coombs试验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贫血,Ham试验对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很有帮助。

(9)肥达反应对诊断伤寒;外-斐反应对诊断斑疹伤寒;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对诊断布氏杆菌病;嗜异凝集对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都很有帮助。

(10)骨髓检查:对诊断白血病、黑热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Gaucher及Niemann-Pick综合征,有确诊价值。

(八)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CT、磁共振检查:对心脏、呼吸系统、肝脏及脾脏病变的情况,并对脾脏肿大的病因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2)X线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食管静脉曲张等有诊断价值。

(九)脾脏穿刺

脾脏穿刺对确诊脾脏肿大的病因很有帮助,但危险性大,故不做常规检查。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脾肿大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