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及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TUhjnbcbe - 2021/4/14 15:51:00

沙门菌属知多少

01

沙门菌属概述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肠道,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沙门菌属分为两个种,邦戈沙门菌通常感染变温动物,肠道沙门菌通常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肠道沙门菌分为6个亚种,最常见的是肠道亚种。已知的血清型有多个,不同血清型菌株宿主范围相差很大。大多数血清型宿主范围非常广泛,也有些血清型菌株有严格的宿主范围,比如伤寒沙门菌,人类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

02

沙门菌属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G-杆菌,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沙门菌与雏沙门菌外,都有周身鞭毛。

2.培养及生化反应:营养要求不高,SS平板上为无色半透明小菌落

3.抗原构造: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力抗原(Vi)

1)菌体抗原(O抗原):由数个成分组成;不同型别之间常有交叉,特异性较差

2)鞭毛抗原(H抗原):有第Ⅰ相和第Ⅱ相,第Ⅰ相特异性强

3)Vi抗原:少数菌中的一种表面包膜抗原,与*力有关

a.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故可用于检出带菌者;

b.Vi抗原是菌体表面荚膜多糖抗原,可阻止O抗原与O抗体的特异性凝集反应,Vi抗原不耐热,加热煮沸℃经5分钟/60℃30分钟即可破坏。

4.抵抗力:差,但对胆盐、煌绿等染料的耐受性较其他肠道菌强。

03

致病性及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菌毛黏附于M细胞、O抗原和Vi抗原抗吞噬

2)内*素: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中*性休克

3)肠*素:与大肠埃希菌肠*素相似

2、致病性

1)肠热症(伤寒和副伤寒)

由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特点: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

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①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

②典型的临床过程分为4期:

临床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对应病程:第1周//第2-3周//第3-4周//第5周

③缓解期:病程3-4周,可出现并发症

④恢复期:第5周,大约1个月完全恢复

伤寒病程图: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细胞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②细菌培养:

血培养第1-2周,阳性率最高

骨髓培养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

粪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

胆汁培养慢性带菌者

③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与受检血清进行的一种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2)胃肠炎(食物中*)

3)败血症

4)局部感染

①腹腔感染:常表现为肝脾脓肿或胆囊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于膀胱炎或肾盂肾炎;

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于婴幼儿,通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偏瘫、癫痫、脑梗死),死亡率达60%;

③肺部感染:常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并发症包括肺脓肿、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

④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最易感染股骨、胫骨、肱骨或腰椎。

5)无症状携带者

约1-5%伤寒或副伤寒患者,症状消失1年后,粪便仍可排菌,这些菌主要留在胆囊中,有传染性。

实验室诊断:Vi抗体1:10

04

防治原则

1)治疗:

首选喹诺酮类、体温正常后继续10-14天

三代头孢,尤其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疗程2周,

其他: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

2)预防:

口服伤寒Ty2菌株的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供稿:周爱萍

审核:慎慧

编辑:钟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及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