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副伤寒防治技术
犊牛副伤寒也叫犊牛沙门氏杆菌病,对犊牛危害巨大,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达20%~70%,死亡率高达5%%~75%。成年牛也可发病,成年牛多为散发或隐性带菌,主要呈现肠炎、血痢、流产及败血症。犊牛副伤寒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两大类。
急性型主要以败血症、急性肠炎和肺炎症状为特征,生后48小时左右即可发病。病程短的2~3天发生死亡,大部分在10天左右死亡,病程长者20多天死亡,也可转为慢性型。
慢性型主要以关节炎症状为特点,病程较长,可达30~50天,近年来,以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型病例较为多见。
年,某规模奶牛场发生此病,二月共产母犊70头,先后有17头母犊发病,发病率为(17/70)24.3%,其中死亡3 头。产后一月内的成年母牛发病7头,发病率为5%(7/)。
1.产房及犊牛饲养管理情况
该奶牛场有相对正规的产房,2周以内的新出生犊牛一犊一栏,单独饲养,2周后转入犊牛群饲养,饲养管理属中等水平,饲草、饲料属中上水平。
2.临床症状
发病犊牛出生时一切正常。17头患病犊牛多在出生后7~10天发病,以关节肿胀为主要特征,关节肿胀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要么为两前肢关节肿大(腕关节、肩关节),或为后肢关节肿大(跗关节、膝关节),发病犊牛关节炎症统计情况见表1。患病犊牛不愿走动、跛行、喜卧,食欲下降,精神沉郁,体温一般为40~41℃、发病一周后体温大多恢复正常。患病牛消瘦,有些伴有轻度腹泻症状,个别患病犊牛流脓性鼻涕、伴有呼吸道炎症症状(1头)。其中7头患病犊牛脐带干燥、脱落情况不良。病程可达30~50天,采用一般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临床表现见图1、图2。
说明:其它是指肩关节和腕关节均肿大、膝关节和跗关节均肿大的病例头数
成牛母牛发病7头,发病时间均在产后1个月以内,主要症状为两侧腕关节肿大、或两侧跗关节肿大、或跗关节和一侧膝关节肿大,跛行明显,严重者继发关节化脓感染、卧地后起立困难,体温升高(41℃左右),精神沉郁,产奶量显著下降或无奶,患病牛消瘦。其中有三头因治疗无效而被淘汰,四头治愈后关节变行,肿胀不能完全消失。
3.病理变化
对3例发病犊牛进行了病理解剖,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腔内有多量、红色、混有少纤维絮片的液体。关节周围的腱鞘肿大,腱鞘中含有多量淡红色渗出液。
肝脏、脾脏肿大,肝脏上有点状坏死灶。膀胱、肾有少量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肺脏有炎性区。
4.诊断
采发病牛血样8头份,用衣原体ICA检测试纸条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而排除了衣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用病牛肝脏组织在琼脂培养基上触压,然后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染色(革兰氏)观察,显微镜下发现有红色短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用腱鞘中的炎性渗出液涂片染色(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发现有红色短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犊牛副伤寒。
5.预防措施
(1)做好产房消*工作,及时清理排出的胎衣、胎水等分娩排出物,地面用3%火碱认真消*,每天、每产认真消*。防止母牛通过分娩排出物对产房环境造成污染,防止犊牛通过接触隐性带菌母牛的分娩排出物而感染发病。
(2)犊牛出生后,立刻单独隔离饲喂,犊牛舍在全面彻底消*一次后,每天坚持消*1次,所用消*液为新洁尔灭和火碱。
(3)产房安排专人昼夜值班,保证犊牛在出生后1小时内喂上初乳4公斤,提高犊牛自身免疫力。
(4)认真做好断脐工作,断脐后用10%碘酊(华秦源(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浸泡断端,防止新生犊牛通过脐带感染本病。
(5)犊牛发病后,全部采用欣利达(5%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提供每日一次,连续肌肉注射5天,或易君达(口服,每公斤体重0.2-0.4g,一日两次,连用5-7日,华秦源(北京)有限公司提供。
(6)对发病牛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7)对无治疗价值的较重病例进行淘汰处理。
6.治疗措施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杀菌消炎、止痛排液;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1)全身治疗措施
用欣利达(5%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每天肌肉注射一次。其次就是对症治疗解热镇痛,用福安达(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每天肌肉注射一次治疗。
(2)局部治疗措施
①对肿胀严重者穿刺排液后内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普鲁卡因进行治疗,可进行2~3次,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消*。
②利用青霉素和盐酸普鲁卡因在关节上方进行封闭治疗,隔天1次。
③肿胀关节上涂抹鱼石脂软膏(华秦源(北京)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治疗。
7.结果与讨论
通过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2周后犊牛的发病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随后的一个月中只有2头犊牛发病,且症状较轻,经过治疗病情即可得到控制。成年发病牛经过上述治疗,全身症状消失,局部关节肿胀程度变小、难以完全消失。
(1)此病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奶牛一旦感染本病,难于彻底消除(此病在少数奶牛场长期存在、根深蒂固,损失巨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控制净化;重治疗、轻综合预防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
(2)此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感染。成年牛感染本病后多为散发或隐性带菌,无临床表现的带菌牛就成了导致此病扩散的主要传染源,病牛和无临床表现的隐性带菌牛通过粪、尿、胎水、胎衣等排出病原菌污染环境从而导致犊牛发病。所以,做好产房管理工作是防控本病的关键环节之一。
(3)在本次发病犊牛中,7例病犊脐带干燥、脱落不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脐带处理不好,会给沙门氏菌提供入侵感染途径。做好新生犊牛断脐处理,也是防止本病群发或防止本病发生的措施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