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尤其是一岁以下的婴儿,在没有任何明显理由的情况下,突然拒绝吃母乳,有的会连续数天,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宝宝“罢奶”了。一般情况下妈妈们往往想到的是生理性厌奶。
曾经有这样的案例:细心的妈妈发现宝宝突然不爱吃奶了,吃奶时无力,吃一两口就不吃了,还哼哼唧唧的,小眉头紧皱。本来白净的小脸蛋看着也有些发*,身体摸着还有些发烫。
平时好好的宝宝怎么突然就不吃奶了呢?家人很担心,医院急诊就诊,测体温高达39℃,立即送新生儿科住院治疗。
宝宝住院后完善了相关检查,抽血查感染指标显著升高,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发现脓性脑脊液流出,脑脊液涂片发现细菌,入院2天血液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均有大肠埃希菌生长。
不吃奶的“罪魁祸首”找到了,是由于败血症合并细菌性脑膜炎导致了宝宝出现了一系列的临床问题。虽然最终宝宝病情好转,但是幸亏家长发现并送医!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素而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以为病*、霉菌或原虫等。
对于新生儿感染所致的早发型败血症,通常以气促、呻吟、发绀为首发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等,常伴有发热、反应差、拒乳、肤色晦暗。
■细菌性脑膜炎是指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病变也可能累及脑实质,大肠埃希菌是导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
新生宝宝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可以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吐奶、烦躁不安、尖叫、前囟饱满等。
虽然败血症合并细菌性脑膜炎对于新生儿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但只要发现早,多数经过抗感染治疗可以完全痊愈。
■败血症对宝宝的危害很大,应该如何预防呢?
①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特别注意脐带的消*和保护。
②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③平时护理新生儿时,应该特别注意保护好新生儿的皮肤、粘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要严格执行消*隔离制度。
④新生儿脐窝有分泌物,或皮肤有小脓点时,要用紫药水涂抹,脐窝脓多时可涂点酒精或撒些消炎粉。
⑤父母要千万不要使用未经消*的针给新生儿挑刺“马牙”、“螳螂嘴”,也不要随便挤压新生儿的乳房。
⑥母亲有脓疮、肺炎等细菌感染时,要暂时停止喂奶,可将奶液挤出煮沸后再喂,或直接就用牛奶代替。
⑦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富含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可促进宝宝免疫功能的成熟,阻止细菌入侵,母乳中的乳铁蛋白还可抑制细菌生长。
⑧注意清洁皮肤及脐部护理,宝宝皮肤薄嫩、脐残端未完全闭合,是细菌入侵的重要途径,应每天洗澡及消*脐部,注意臀部护理,一旦宝宝出现皮肤皮疹糜烂或脐部发红,及早就医。
⑨加强手卫生,家人每次护理宝宝前,均应清洗双手,以减少细菌经皮肤的接触传播。
⑩采取保护性隔离,如果家人自身患有感染性疾病,尽量避免接触及喂养宝宝,同时尽量避免过多的外来人员来探视或接触宝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