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鹌鹑的禽流感防治技术
TUhjnbcbe - 2021/2/15 13:26:00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引起的家禽和野生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禽流感的表现千差万别,从无临诊症状感染到呼吸道疾病和产蛋率下降,再到死亡率达%的急性败血症不等,最严重的病型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人兽共患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 禽流感病*为A型正黏病*科流感病*属,对家禽动物及人都能致病,包括鹌鹑。该病*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鸡等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禽流感病*很容易发生基因漂移、转变、重组,导致抗原性变异的频率增加,血清型众多,但多数*株是低致病性,只有H5和H7亚型的少数*株是高致病性的。

禽流感病*对各种理化因素没有超常的抵抗力,对氯仿等有机溶剂比较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60℃10分钟、65℃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均可使之失去感染性;阳光直射下40~48小时也可使其灭活;紫外线照射很快将其灭活;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常用消*剂皆能迅速使其灭活。但禽流感病*对湿冷有抵抗力,在-20℃低温、干燥或甘油中可保存数月至1年以上,在冷冻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以上,在℃低温下可存活42个月以上,在干燥的血块中天或粪便中82~90天仍可存活,在感染的机体组织中具有长时间的生活力。

临床症状潜伏期从几个小时到3~5天不等。低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症状有许多不同,差异比较明显。

低致病性禽流感临床症状以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表现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为主。病鹑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呼吸困难,常发出“怪叫”声,眼肿、流泪,流鼻液,腹泻,可能有短时间发热。产蛋率大幅下降,可达50%以上,甚至停产;蛋品质下降,沙壳蛋、软皮蛋和畸形蛋等增多。

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症状以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肿头、败血症为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鹑多为急性经过,最急性的病例常突然发病,不出现任何症状,可在感染后10多个小时内死亡。急性者病程为1~2天,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雏鹑死亡增多,病鹑表现精神高度沉郁,缩颈昏睡,羽毛蓬松无光泽,采食量下降或完全废绝,饮水量也明显减少,头部肿胀、发黑,眼结膜发炎,眼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髙,腹泻,粪便*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在发病后的5~7天内死亡率几乎达到%。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对低致病性禽流感可通过实验室确诊。须提示的是,若怀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采样,送国家指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参考实验室鉴定诊断,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疫情,严禁私自解剖、采集病料和从事病*分离鉴定,严禁私自发布疫情,一旦违反将追究法律责任。

防控禽流感是呈世界性分布的疫病,对该病的防控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我国也从多方面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因为该病旦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计,对养殖业可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本病预防主要是严格检疫,把好国门关,防止禽流感从国外传入我国。在引进种鹑、种蛋时,不从有本病疫情的养鹑场甚至地区引种,防止传入本病。养鹑场选址时应远离鸡场、水禽场等,养鹑场严禁饲养鸡、鸭、鹅等其他禽类,以免横向交叉感染。养鹑场应有良好隔离措施,注意避免与野鸟、珍禽接触,严格执行卫生消*防疫制度,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避免传入本病。

接种疫苗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国家规定强制接种H5N1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或禽流感基因重组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H9N2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是商业化、自主选择的疫苗,养鹑场可根据本场和当地该疫病的流行情况选择是否接种,若当地流行严重,最好接种,以免被其感染而引起产蛋率大量下降。

免疫程序和方法:雏鹑一般在5~7日龄时首免,每只0.3毫升;25~30日龄二免,每只0.5毫升;以后每隔6个月接种一次,每只0.5~1毫升。接种部位一般选在鹌鹑翼窝部,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

具有清热败*的中草药或双*连、*氏多糖等抗病*中草药制剂,对低致病性禽流感有一定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作用,干扰素、白介素等生物制品也有一定的早期治疗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鹌鹑的禽流感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