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UT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和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据调查:每年约有25%的女性至少发生1次尿路感染,而男性的发病率仅为0.3%。
60岁以上老年女性UTI发病率高达10%~12%,雌激素水平降低是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男性因前列腺增生UTI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
01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症临床表现诊断肾盂肾炎排尿不适,明显腰痛,同时有突出的全身表现,体温38.0℃,寒战,应考虑上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定位:常有发热、寒战,伴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等。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痛和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尿路感染定位: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等。尿道炎尿频、尿痛、尿急和血尿,急性期男性可有尿道分泌物,初始为黏液性,后多有脓性分泌物;女性则少有分泌物,转为慢性时表现为尿道刺痛和排尿不适,尿道分泌物减少,呈稀薄浆液状,急性发作时耻骨上区和会阴部有钝痛,可见尿道口发红,有分泌物。尿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呈脓尿,伴有红细胞增多,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淋菌性尿道炎可见细胞内或细胞外淋病双球菌。复发性尿路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不同称为再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称为复发。02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尿道炎患者,急性期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者,可每日3次口服碳酸氢钠片各1g,以减缓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对应用磺胺类抗菌药物者还可增加药物的抗菌活性,并避免尿路结晶形成。
▌抗尿路感染药物治疗
1、急性膀胱炎
短疗程疗法:任选以下一种药物连用3天,约90%的患者可治愈。
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0.2g,bid;环丙沙星0.25g,bid)
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0.5g,tid)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0.25g,bid)等。
治愈标准:停服抗菌药物7天后,需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如结果阴性表示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已治愈;如仍有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菌药物治疗。
2、肾盂肾炎
首次发生的肾盂肾炎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菌,故治疗时应首选针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用药72h显效明显者无需换药,否则应按药敏更换抗菌药物。
病情较轻者:门诊口服药物治疗10~14日,通常90%可治愈。
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0.2g,bid;环丙沙星0.25g,bid)
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0.5g,tid)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0.25g,bid)等。
严重感染全身中*症状明显者,需住院治疗静脉给药,完成2周疗程。
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1.0~2.0g,q4h;头孢噻肟钠2.0g,q8h;头孢曲松钠1.0~2.0g,q12h;左氧氟沙星0.2g,q12h。
3、复发性尿路感染
再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再感染,提示尿路防御感染的能力差。
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同。对半年内发生2次以上者,可用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即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小剂量抗菌药物1次。
如:复方磺胺甲恶唑1-2片,或呋喃妥因50-mg,或氧氟沙星mg,每7-10日更换药物1次,连用半年。
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称为复发。
复发且为肾盂肾炎者,特别是复杂性肾盂肾炎,在去除诱发因素(如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的基础上,应按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性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6周。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03预防措施
1、规律用药
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并按疗程应用。患者不可自行停药或随意减量,以免造成病情反复发作。
所以,病情缓解经尿常规检查正常后还应继续用药,每周复查一次尿常规,连续两次复查尿常规都在正常范围时,才可停药。
本病药物治疗最忌吃吃停停,造成病情反复和菌群的紊乱,影响疗效。
2、大量饮水
尿路感染患者每天饮水量要达1.5L以上,大量饮水可增加排尿量,使侵入尿路的少量细菌随尿液排出体外。
所以,夏天大量出汗后,人们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有利于尿路感染的恢复。
3、保证充足睡眠
夏季,往往因为天气炎热而使人难以入睡。睡眠不足,将会使人感到劳累而降低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因此,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4、拥有好心情
由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个体的情绪心情有密切关系,平时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精神低落,这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
5、降低性交频次
有研究发现,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性生活频率密切相关,每星期性交超过3次者,在首发尿路感染病人中约占52%,再发尿路感染的患者中占61%。
过频的性生活容易使女性尿道受伤,可使尿道周围或尿道前端的细菌挤入膀胱,降低膀胱的防御能力。
6、做好个人卫生
勤用温水清洗外阴和肛门,清洗时要讲究先后顺序,先洗外阴再洗肛门,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以免污染尿道口。勤洗澡,洗澡时要淋浴,不要坐盆浴。
7、穿衣莫大意
夏天不穿过紧的衣裤,特别是不穿过小或太紧的内衣内裤,减少对外阴的摩擦和刺激,防止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穿的内裤应每天换洗,不能用化纤织品做内裤,内裤的材质应以吸湿性、透气性均好的棉麻织品为好。换下的内裤清洗后要放在阳光下暴晒杀菌。
8、饮食应清淡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血症。尿路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二病因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路感染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发病突然,女性患者发病多与性活动有关。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1)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血尿;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
(2)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3.无症状菌尿
无症状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复杂性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其他疾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脊肋角压痛,耻骨上区疼痛和发热等)。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其导致的后遗症也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包括尿脓*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可逆和不可逆等。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镜检细菌、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血液细菌培养+药敏、肾功能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必要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
五诊断
1.病史采集
(1)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相关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既往史、药物史及相关疾病史等寻找发病的可能原因、伴随疾病、曾经的药物治疗史及可能影响疾病发展、转归的因素等;
2.体格检查
包括泌尿外生殖器的检查;腹部和肾区的体检。盆腔和直肠指诊对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意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镜检细菌、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血液细菌培养+药敏、肾功能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必要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
六治疗
1.女性非妊娠期尿路感染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治疗建议采用三日疗法治疗,即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由于单剂量疗法的疗效不如三日疗法好,目前,不再推荐使用。对于致病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高达10%~20%的地区,可采用呋喃妥因治疗。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治疗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14天,对于轻症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使用高效抗生素疗程可缩短至7天。对于轻症状病例,可采用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对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敏感,也可口服此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可以单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于重症病例或不能口服药物者,应该住院治疗,静脉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广谱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氨曲南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可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治疗。若病情好转,可参考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治疗。在用药期间的方案调整和随访很重要,应每1~2周作尿培养,以观察尿菌是否阴转。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后第2、6周应分别作尿细菌定量培养,以后最好能每月复查1次。
(3)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除了抗菌药物治疗外,还需同时处理泌尿系统解剖功能异常以及治疗合并的其他潜在性疾病,若有必要还需营养支持治疗。如果病情严重,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首先应该及时有效控制糖尿病、尿路梗塞等基础疾病,必要时需要与内分泌科等相关专业医生共同治疗,否则,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很难治愈本病。其次,根据经验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用药期间,应该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和/或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尚需要联合用药,疗程至少为10~14天。
2.男性膀胱炎
所有男性膀胱炎患者均应该除外前列腺炎。对于非复杂性急性膀胱炎可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剂量同女性患者,但疗程需要7天;而对于复杂性急性膀胱炎患者可口服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连续治疗7~14天。
3.妊娠期尿路感染
(1)无症状菌尿妊娠期间无症状菌尿发生率高达4%~7%,常发生于妊娠的第一个月,其中多达40%病例可进展为急性肾盂肾炎,因此建议在妊娠早期应该常规对孕妇进行尿培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菌尿患者。目前建议对于这类患者应该采取抗感染治疗。推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3-5天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一下列方案中的一种:①呋喃妥因;②阿莫西林;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请患者于停药后1医院复查尿培养,以后每月复查一次,直到妊娠结束。对于反复出现无症状菌尿者,可以在妊娠期间采取抗生素预防措施,于每晚睡前服用呋喃妥因或头孢氨苄。
(2)急性膀胱炎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3~5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呋喃妥因、或阿莫西林、或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治疗后需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若反复发作急性膀胱炎推荐每日睡前口服头孢呋辛或呋喃妥因直至产褥期,以预防复发。
(3)急性肾盂肾炎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发生率1%~4%,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推荐首先根据尿培养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如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选择头孢曲松,或氨曲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吡肟,或氨苄西林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治疗。总疗程至少14天。
4.无症状菌尿
对于绝经前非妊娠妇女、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脊髓损伤及留置导尿管的无症状菌尿的患者不推荐抗菌药物治疗。然而,对于经尿道行前列腺手术或其他可能导致尿路黏膜出血的泌尿外科手术或检查的无症状性细菌尿患者,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疗。
5.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1)无症状菌尿大多数无症状菌尿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些例外情况推荐进行适当治疗:*力较强的微生物造成的院内感染;可能出现严重并发感染风险的患者;泌尿系统手术的患者;某些可引起高菌血症发生率的菌株感染;以及年龄较大的女性患者移除导管后可能需要短期治疗。
(2)有症状的感染推荐在取尿样培养前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更换留置时间超过7天的导管,或采用其他方式引流如阴茎套引流、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等;如无必要继续置管者可不再插管。推荐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初始可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之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症状较轻者
患者应少吃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及刺激性强的饮料等。不饮酒,尤其是心情低落消沉时更不要喝闷酒。
来源:中国药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