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是所有的黄疸都会自愈,病理性黄疸切不可
TUhjnbcbe - 2020/12/5 17:16:00
白癜风哪里权威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723/4662125.html

母婴保健群里,妈妈们经常会讨论有关新生儿*疸的话题: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疸是新生儿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新手妈妈们遇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宝宝*疸的原因到底是啥?到底要不要治疗?真是让妈妈们想想都心痛!

看来宝妈们的问题还不少呢。如何科学看待新生儿*疸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新生儿*疸的那些事!

01

新生儿都有*疸,过几天就会好的,不用看医生了吧?

在我国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一周内会出现*疸。新生儿*疸是新生儿科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原因是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胆红素呈橙*色,因此宝宝的皮肤和组织均染成*色。

新生儿*疸分为:“生理性*疸”(和宝宝自身胆红素代谢相关,会自然消退)和“病理性*疸”(是多种因素或疾病导致,需要就医诊疗)。

生理性*疸是宝宝生后早期,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在一定范围内的*疸,一般生后2~3天皮肤开始*染,4~5天达到高峰,*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疸也可能持续2~4周)。宝宝*疸若按这一“时间表”变化,*疸比较轻,可以观察为主、不用治疗。

02

病理性*疸是什么?如何判断呢?

以下几种情况则属于“病理性*疸”:

*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升速度太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或85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具体值根据不同日龄而异);

*疸持续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

直接胆红素增高(超过1.5mg/dl)。

有些“病理性*疸”能找到“病根”,如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出现的溶血病;有些是和宝宝围生期的各种因素相关,如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窒息、头颅血肿、胎粪排除延迟等;也有是宝宝其他系统疾病如败血症伴随的表现。

03

病理性*疸的危害大吗?

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大量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基底核等组织,就会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差,激惹、角弓反张,甚至发热、尖叫、惊厥等。有些孩子会因此出现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等后遗症,这被称为核*疸。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新生儿*疸都不用管。“病理性*疸”需要及时就医、查找病因。

04

如何测*疸值?

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是一个随日龄动态变化的过程。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日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等相关。

高危因素包括:是否存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和低蛋白血症等。

因此,出生后及时评估、实时观察,对于及早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非常重要。

*疸通常先出现在面部,然后随着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向腹部和四肢蔓延。在自然光线下,根据皮肤*染部位,能粗略推断*疸进程。

因此,如果肚脐以下部位或四肢远端皮肤*染,说明*疸较重,应尽快就医。另外,如果宝宝巩膜(眼白)明显发*,通常*疸也较重。需要声明的是,“目测法”精度非常低、主观性强,只能作为参考,医院做精确的检查。

医院检测胆红素水平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血清总胆红素(TSB)的测定:这是金标准。检测毛细血管血或静脉血的胆红素水平,能检测出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如直接胆红素升高,均为病理性*疸)。医院门急诊以静脉血检测为主。有时,父母可能不舍得孩子抽血,但郑重提醒,该抽血时仍得抽。

经皮胆红素水平(TCB)的测定:这是一种无创检查。使用TCB测定仪,经皮肤检测总胆红素水平,不能区分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通常记录额头、胸部和下肢的测定值。TCB检测数值在一定范围内,与TSB相关性较好。但当TSB高于一定数值,如20mg/dl,TCB值会偏低。蓝光治疗后的宝宝,TCB值会偏低。此外,宝宝皮肤黑,TCB值会偏高。

05

*疸数值多高要治疗?

如果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同胎龄、同日龄水平的95百分位(P95),就是高胆红素血症。

目前,临床医生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作为干预标准参考(见下图)。

图片说明: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Bhutani等)。源于美国儿科学会年《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Pediatrics,,(1):-.

按图索骥,不同风险区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不同。

06

新生儿*疸怎么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讨论撰写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版)》(以下简称“共识”)是我国目前最权威、最新近的诊疗规范,

“共识”指出: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换血疗法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已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者。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主任医师李娅指出,胆红素能吸收光线,然后从脂溶性的变为水溶性的,再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波长nm~nm的光线作用最强,与蓝光的波长主峰nm~nm较一致,因此临床多使用蓝光治疗*疸。光疗期间,宝宝会置于一种特殊的蓝光灯下,或用光疗毯包裹宝宝身体。接受光疗时通常裸体只用尿布,以便蓝光照到的皮肤范围大些,同时带个眼罩保护眼睛。

光疗副反应包括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一般,经对症处理后会好转。

07

多晒太阳能退*吗?

关于坊间有关“*疸不要紧,多晒晒太阳就退了”的说法,李娅指出,近年国际上确实有相关研究显示日光治疗也有一定的退*效果。但是要求较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持续晒足够长的时间:宝宝持续晒太阳5小时后,有一定的退*作用

2

气温合适,宝宝能裸露皮肤;

3

过滤紫外线,避免晒伤。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气温限制、担心宝宝受凉,裸露的皮肤通常限于臀部和四肢。再加上,父母害怕紫外线晒伤,孩子晒的时间较短(半小时以内),因此,晒太阳退*的效果不佳。

08

中成药退*能不能吃?

关于辅助治疗药物“共识”中提到两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适用于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

白蛋白,适用于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且白蛋白水平25g/L的新生儿,可补充白蛋白。

临床上有时会用到一些“共识”没有提到的药物,包括:

01

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能诱导肝脏生成代谢胆红素的酶,增加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能力,但有嗜睡、反应略差等副作用,因此不作为常规使用。

02

阻断肠肝循环的药,如益生菌,肠道细菌能使胆红素分解为尿胆原,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并促进肠道蠕动排便,加速胆红素排出。

03

中成药,如茵栀*口服液或颗粒剂,加速胆红素排出

09

母乳喂养会加重*疸吗?

母乳喂养性*疸:

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最初3-5天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要干预的标准;母乳喂养性*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12%。母乳喂养性*疸的处理主要包括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摄人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已经达到干预标准的新生儿需按照“指南”给予及时的干预。

母乳性*疸:

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疸现于出生1周后,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若停母乳喂养,*疸在48-72小时明显消退。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当TSBμmolμmol/L(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人工喂养。TSBμmol/L(20mg/dl)时则加用光疗。母乳性*疸的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则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专家推介

李娅

职务:儿科特聘专家

职称: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从事小儿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曾担任延安大学临床课教学工作,曾为西安市卫计委跨世纪人才。

在国家及省级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均为第一作者或独著,并著有40余万字的专业书籍一本,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儿科专业会议。

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川崎病等有独到的见解。

陈玺

职务:儿科特聘专家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

长期在西安医院儿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现任陕西省小儿血液肿瘤协会委员。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省内科研课题各一项。在国内医疗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擅长诊治儿科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性疾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对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经验丰富,对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一定的见解。

马爱婷

职务:儿科主任

职称:副主任医师

毕业与宁夏医科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多年。

先后在榆林市二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现任陕西省新生儿学会会员、榆林市儿科学会会员,撰写相关论文多篇。

擅长对小儿哮喘病、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丰富。

尚芳英

职称:副主任医师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8余年。

曾任医院,先后多次在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儿科新进展论坛学习会。

擅长新生儿*疸,肺炎等疾病的治疗和儿科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院儿科专家团队,全天候为儿童健康提供保障,为广大儿童提供健康咨询及诊疗。

健康-

周一到周日,8:00--17:30,无假日门诊

编辑:张小丽

审核:林玉莲

-(日间)(节假日、夜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是所有的黄疸都会自愈,病理性黄疸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