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你信老人带娃的民间智慧吗头上绑火柴扎针
TUhjnbcbe - 2020/12/1 11:45:00
老中医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10195.html

为了儿孙们的健康、聪明、富贵,长辈们操碎了心,而各地也有不同的辟邪、压惊、祛病等习俗。

年7月22日下午,旅客陆女士和小宝宝在过白云机场安检时,被查出婴儿帽子上别了一把火柴。据了解,火柴是婴儿奶奶别上的,说是他们家的习俗,用于给小宝宝辟邪。最终,陆女士同意把火柴拿下来交给送行人员带回。

火柴别在宝宝帽子上就能辟邪?相信不少妈妈感到不可思议。其实,除了“火柴帽”,还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给孩子辟邪压惊祛病等习俗,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民间习俗真能保孩子平安健康吗?

在老人的口口相传中,刚出生的宝宝“阳气不足”,得在宝宝身边放一些物件来辟邪;小孩子受到惊吓,是会“掉*”的,“掉*”了就得用各种民间方法来“叫*”、定惊了:

minilin:

“我家宝月子里我都是拿把红柄的大剪刀放在她的摇篮下面,宝宝夜里从不哭闹!我小时候我妈就是这样做的!”

小欣欣:

“宝宝出生后,婆婆就准备了3根桃树枝子,放在宝宝睡觉的被单下头一个中间一个脚一个。还可以给宝宝带桃核和铃铛,据说可以辟邪,保佑宝宝平安。”

次世代Pose:

“宝宝出生时,收到了好多长辈们送来的金锁、银镯等礼物,说小宝宝穿金戴银可以避邪保平安。”

欢乐一家:

“我们镇上有位老中医一直都用一种方法解决的,很有效果,就在中指的中关节,如果是没有吓着的话应该是一根青筋,如果是吓着的话,中间就不是一根青筋,而是水灵灵的有点发*的一根*水痕迹。用针尖轻轻扎下去2MM后就会出现有*色的粘水。”

LALALA:

“有朋友介绍我买八宝惊风散和猴枣散,说宝宝受了惊吓吃了就好了。也有朋友说她婆婆都是去药房买些朱砂,买个猪心,两样一起煲汤给孩子喝可以定惊。”

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辟邪压惊祛病方式,一些妈妈认为很有效果,只要对宝宝好就照做:

琴本善良:

“女儿五岁那年,去乐园玩了空中转圈,第二天回家就开始发烧,不吃东西,一直昏昏沉沉没精神,医院看了也看不出什么病。后来,我妈拿个碗和那个供祖宗的*色纸,在阳台有阳光的地方喊我女儿名字回来。结果到了晚上,真的很稀奇,我女儿烧也退了,精神很好,一觉到大天亮。”

Moonlight:

“有段时间宝宝总是半夜哭闹,怎么哄都没用,我妈说是受惊失*了,让我打印了十几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一道,一觉困到大天光’的打油诗,路口电线杆、桥栏杆、墙上到处贴。我本来觉得这是迷信,但孩子当天晚上就真的不哭了。”

当然也有妈妈认为这是迷信,无法接受:

花瓣雨:

“有天早上想亲亲娃再去上班,结果发现孩子的正面衣领上面别了个别针,很小的那种。我把别针取下来问她奶奶怎么有个这个东西,她说是为了给娃辟邪。我简直不敢相信,现在还有人信这个,万一伤到娃怎么办?”

小白和小蓝:

“我觉得剪刀、扎针、吃药太不靠谱了,对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来说,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啊!”

的确,从父母长辈的出发点来说,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孩子好。可对孩子来说,像别针、剪刀、药物等都可能成为造成孩子意外伤害的根源:

新闻回顾

年4月,福建一位奶奶按照老家的风俗,在快满月的孙子壮壮帽子上别了一根绣花针,据说这样可以辟邪。没想到,近4厘米的绣花针不仅没辟成邪,反而插进了婴儿的脑袋里,险些要了宝宝的命,幸好医生手术取了出来。

年9月,重庆一个小宝宝依依出生仅5天,迷信的老人立即给宝宝穿耳孔,认为“破相”后就可驱赶掉摔跤、烫伤等意外,哪知宝宝的双耳穿孔部位严重发炎,送医后医生立即对依依红肿的耳朵进行消*处理,并开了一些外敷药品,并叮嘱千万不要戴耳钉,否则耳朵还可能化脓。

宝宝受惊吓这样做才对宝宝好!

妈妈们千万别盲目采取这些所谓的辟邪压惊祛病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宝宝受惊吓,夜哭不止,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身心受到猛烈的刺激。比如:从高处(床、桌子等处)落下;突如其来的巨响等,都会让宝宝受到惊吓。②睡眠环境不稳定。比如:在移动的车上睡觉;抱在大人怀里边走边睡;在嘈杂的公共场所中入睡。③被强迫做不愿做的事情。比如:不愿意洗澡的宝宝被强行洗澡;被宝宝所认为的陌生人强行抱抱亲亲等。④被新奇的事物惊吓。孩子出去玩时见到新的让人紧张的事物(比如难看或丑陋的景象、着火、暴力事件等),都可能造成惊吓后紧张情绪,导致夜间哭闹夜惊。⑤如果宝宝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如钙),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就较容易出现兴奋、哭闹不安、易受惊等情况。⑥家长的语气及动画片中难看的场面。1岁多的小宝宝就开始逐渐理解家长的话了,有的也开始看动画片了,如果家长说话语气严厉,或大人之间大声争吵;或动画片中出现个别难看或妖怪的画面,都可能造成孩子夜间哭闹。

为了防止宝宝受惊,妈妈一定要给予宝宝安全、体贴的照护哦!

1

给宝宝足够的安抚

★宝宝一受到惊吓,妈妈立刻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宝宝,同时进行肌肤的触摸,如用手顺着宝宝头发轻抚或者轻拍背部。亲人的声音和肢体接触能很快让宝宝得到安全感,最大程度地起到安抚作用。

★临睡前,妈妈应尽力安抚孩子,多抱、陪伴入睡。一般几天之后孩子睡眠会逐渐恢复正常。

★家长平时不要当着孩子大声争吵。

★不要勉强宝宝接受他不愿意的事物,或者用比较温柔的方式进行。如给不喜欢洗澡的宝宝裹一块大毛巾入浴,那样会消除宝宝的紧张。

★陌生人先逗宝宝玩,等熟悉了再抱宝宝。

2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给宝宝一个好的睡眠环境。宝宝如果早睡,尽量不要在房间里看电视,不要太大声说话不要让宝宝看可能有妖怪的动画片。

★带宝宝外出,时间不宜过长,而且一定要避免去拥挤、嘈杂的公共场所。如果宝宝表现出哭闹、困倦等现象时,最好能马上回家。

★外出遇到令宝宝紧张的事情时,要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而不要带着孩子匆忙跑开,要给予足够的安慰和解释。家长的紧张是造成孩子紧张的主要缘由。

3

给予宝宝合理的膳食

良好的营养不仅给宝宝带来健康的身体,减少疾病,也意味着给予宝宝智力、社交、心理上的良好发展:

★母乳喂养的宝宝尽量坚持用母乳喂养;

★如果是喝配方奶的,要保证每日奶的质和量;

★如果已经开始吃辅食,最好提供给宝宝均衡膳食,自然食物,正常情况下不要给他吃所谓的补品、营养品、保健药品。

★如果宝宝的营养缺乏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则建议进行系统治疗。

如果孩子经常夜哭,妈妈还应医院接受科学的诊断和治疗,而不是自行采取民间流传的各种做法,以免延误病情,甚至造成各种意外伤害。

这些育儿误区妈妈也千万要避开!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辟邪压惊祛病等民间习俗,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妈妈也千万别盲目相信以下育儿误区哦!

01

给女宝宝挤乳头

有些传统的做法,对刚出生女婴的乳头进行挤压,认为如果不挤出乳头中的小硬物,将来孩子长大后会影响哺乳。事实上,这样做不仅会造成婴儿的乳头发炎,细菌感染,甚至可能诱发败血症,让抵抗力极低的新生儿有性命危险。

新生儿的乳房是饱满的,偶尔会有少量水样或乳汁样的分泌物流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是暂时性的,不用处理。

02

给新生儿绑腿

很多地方都认为“打包”孩子的腿才长得直,甚至还有传言说不“打包”的孩子长大肯定会调皮。殊不知这样一包把很多小孩包成了髋关节脱位,走路都会一跛一拐,不及时做手术那孩子的一辈子就给这蜡烛包给毁了。

03

让新生儿睡硬枕头

民间流行给新生儿宝宝选择硬枕头,如豌豆枕头、绿豆枕头等,认为这样能够睡出好头形。实际上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枕头过硬不但会使宝宝头皮血液循环不畅,还容易出现“枕秃”甚至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婴儿的头型可以塑造,但枕头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关键在于不断变化宝宝的睡姿,而遗传因素对宝宝的头型作用也很大。

04

喂新生儿吃*连

不少地方有给新生儿喂*连的习俗,一方面是因为*连有清热解*功效,另一方面也是取“先苦后甜”之意。

*连的确有清热的作用,但一生下来就喝没必要,家长如果发现宝宝大便比较干,说明孩子有上火的症状,可以喝*连消消火。但具体怎么喝、喝多少,还是要咨询儿科医生。

05

刻意地、频繁地把尿

许多老人都觉得用纸尿裤很浪费,因此宁愿经常把尿。这样做既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研究也表明中国的高痔疮发病率和幼时把尿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应该让宝宝以自然的速度学会控制排泄,而不是拔苗助长。

06

从小给宝宝捏鼻子

不少老人相信,从婴儿期开始捏宝宝鼻子,可以让宝宝鼻子长得高挺。

实际上,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血管丰富,常捏鼻子,会损伤黏膜和血管,容易被细菌、病*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影响宝宝的呼吸。而事实是,大部分新生儿鼻子都比较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鼻子会显现出遗传特征。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操之过急。

07

发烧捂汗或酒精降温

宝宝发烧时,许多家长喜欢让宝宝捂汗,或用酒精棉片给宝宝降温。事实上,捂汗可能导致体温会被“捂”得越来越高,体温的攀升会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而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已经被全面叫停。

当体温在38.5℃之下时,可以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来降温,同时少量多次地喝些热水,帮助身体散热。

08

常吃小药保平安

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习惯在家中常备一些针对小儿病的小药丸,如八宝惊风散、保婴丹和猴枣散等,隔三差五地给孩子吃上一些,达到“健体驱病”的目的。

当宝宝有内热、积食以及由于这些原因而有点受凉时,吃一些“小药”,症状确能有所缓解。但孩子没有明显症状时不必服用,过量服用或者服用时间过长,会对身体不利。还会在孩子体内产生抗药性,也易使孩子产生对药物的厌恶心理。宝宝身体不适,家长不能光凭经验处理,还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用药。

养育宝宝,父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爱与耐心,还要有智慧,更应该讲科学。如果大家知道更多育儿路上的迷信和误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哦!

▼听“谦妈讲英语绘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信老人带娃的民间智慧吗头上绑火柴扎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