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用途简介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
抗生素的种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2、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3、酰胺醇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齐红霉素(阿奇霉素)。
5、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6、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7、作用于G-菌的其他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8、作用于G+细菌的其他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
9、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10、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1、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布丁等。
12、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环孢霉素等。
13、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常见抗生素
名称别名
青霉素G芐青霉素;盘尼西林
苯唑青霉素钠苯唑青霉素钠;苯唑青;苯唑西林钠;新青Ⅱ;新青霉素Ⅱ
邻氯青霉素钠邻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邻氯西林;氯唑青;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
氨芐青霉素安比西林;氨必仙;安西林;氨芐青;氨芐西林;潘别丁
羟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强必林
氧哌嗪青霉素钠哌氨芐青霉;素钠;哌拉西林钠
普鲁卡因青霉素G芐青霉素普鲁卡因;普青;青霉素混悬剂
复方芐星青霉素三效青霉素
乙氧萘青霉素钠新青Ⅲ;新青霉素Ⅲ
双氯青霉素钠二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双氯苯唑青霉素钠;双氯青;;双氯西林
氟氯苯唑青霉素钠氟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氟氯青;氟氯青霉素钠;氟氯西林;氟沙星
氮卓脒青霉素双脂匹美西林
氨芐青霉素呔酯
氨芐青霉素碳酯氨芐青霉素甲戊酯;氨芐青霉素碳酸二酯
甲烯氨芐青霉素钠
氨氯青霉素钠氨唑青霉素钠;氨唑西林;白萝仙;白梦仙;复方安比西林;淋必清
比氨青霉素比呋氨芐青霉素;比呋青霉素;比呋西林;匹呋西林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新灭菌
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克菌
缩酮氨芐青霉素钾海他西林
羧印芐青霉素钠羧芐青霉素印满酯
苯咪唑青霉素叠氮西林;阿洛西林钠
美洛西林硫苯咪唑青霉素
萘啶青霉素
氯霉素硬脂酸酯硬脂酸氯霉素
匹氨青霉素匹氨西林
羧芐青霉素钠卡比西林;羧芐青;羧芐青霉素钠;羧芐西林
呋芐青霉素钾呋氨西林;呋料芐青霉素;呋喃山料芐青霉素
磺芐青霉素钠磺西林
羧噻吩青霉素钠的卡西林;噻卡青霉素;替卡西林
氮卓脒青霉素美西林;盐酸美西林
芐星青霉素G本新青霉素;苯乙二胺青霉素G;苯乍生;比西林;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芐星青
青霉素V钾苯氧甲基青霉素钾
喹诺酮类(含针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
种类
1、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一,以及头孢类、非典型类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2、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等大环内酯的一类抗生素。
3、金霉素(chlotetracycline)、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四环素(tetracycline)及半合成衍生物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基四环素等由放线菌产生的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
4、链霉素,是一种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和泌尿道感染等。
5.氯霉素,是从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venezuela)中分离提取的广谱抗生素。
使用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3、病*性或估计为病*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4、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6、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奏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7、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使用误区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性反应
抗生素的*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抗生素*害
①神经系统*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内正常益生菌群,避免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⑥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⑦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⑧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3%,氯霉素、灰*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
孕妇注意事项
抗生素种类繁多,一般地说,对胎儿较安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另外,还有林可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等。在动物实验中,尚未见这些抗生素对胎仔产生不良影响。有时虽然发现有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妊娠后6个月的危险证据。所以你可放心在这些药物中选用。
不安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据研究,前两种对胎仔有致畸作用;后四种对人类胎儿有一定危险,故一般情况下孕妇不宜使用。
分级管理制度表
分类
一级抗菌药物
二级抗菌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盘尼西林、甲氧西林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脒
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
B-内酰胺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氨基糖苷类
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异帕米星
酰胺类
氯霉素
糖肽类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
阿齐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泰利霉素四环素
四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
米诺环素
磺胺类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
帕珠沙星
呋喃类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克霉唑、联苯苄唑、特比奈酚、酮康唑、氟胞嘧啶
氟康唑、咪康唑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硝咪唑类
甲硝唑、苯酰甲硝唑、替硝唑
奥硝唑
滥用危害
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
过节了,我随同家人到农村的老家去看看,顺便也参观了一些县乡的卫生医疗单位--卫生所和卫生院,结果对于抗生素应用的现状,着实大为吃惊.在一些乡卫生所,凡是有了感冒的病人,往往都要挂水--静点抗生素,人们往往在感冒之后,特别是过节期间,都不吝惜钱财,都希望早点好.在一个诊所,一个年轻的小医生告诉一个老人,说:大爷,你感冒了,我先给您静点点青霉素吧,点了就好了,先别用太好的药品,如先锋霉素,小病用了太好的药,将来有了大病就得总用好药品了......结果那位老人感激的说:好好。
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觉得抗生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当然,适得其反。尤其是担心在外就餐,饮食不干净而服用抗生素的,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形象的说,这种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耐药菌”,等到真的生病,抗生素已经不管用了,而且,等到医生发现病人自行滥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回天了。“超级细菌”就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我对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倒是了解些.虽然这种大家看起来好像医生不论病情,随便乱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基层比比皆是,从那态度和蔼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我绝对能排除他们是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坑害患者的设想,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而感冒大多属病*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但是,如果经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是细菌合并性感染,那么,在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药物的同时,就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心理效应对病情好转也有好处,只是考虑副作用,本人不支持这种方法而已。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人们治疗疾病的时候,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难以容忍的是,目前的一些药品广告,往往误导不大懂得医疗的人们去滥用抗生素.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广告--严迪治疗感冒,这就是一个误导人们的广告.严迪又叫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就是地地道道的抗生素,他根本就不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早期症状.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而针对病*,人类尚无任何药品敢说能够准确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感冒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只有感冒合并有细菌感染了,才可以应用抗生素.这个例子子就是抗生素滥用也有社会原因。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环境里,甚至近些年来我们食用的大量的肉食产品和水产品中,据说也常常应用了抗生素,这是多么的可怕呀.比如:我所知道有很多的养鸡专业户,医院和医药公司收购大量过期待销毁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每天都定时拆开来倒在一个盆子里,往成群的鸡舍里抛洒,结果有的鸡雏能捡食好几片.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使得小鸡在短短的34天就出栏上了人们的餐桌,所以自从我知道以后,从来再也不敢吃市场卖的白条鸡了,因为我觉得那些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青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味道,令人做呕。
DNA污染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中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此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力的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的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试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危重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欧盟决定从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生出生长促进剂。
据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的《Chest》杂志消息,一项由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和蒙特利尔的McGill大学共同进行的研究揭示,在一岁内的婴儿应用抗生素可能明显的增加其在7岁前罹患哮喘的风险。
该研究的结论是,在1岁内曾接受抗生素治疗非呼吸道感染的小孩在其7岁时罹患哮喘的风险是在1岁内未曾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小孩的2倍。接受治疗的次数越多,其罹患哮喘的风险越大。
细菌抗药性
细菌对抗生素(包括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主要有5种机制
1、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使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分解;细菌产生的钝化酶(磷酸转移酶、核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2、使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发生改变:由于细菌自身发生突变或细菌产生某种酶的修饰使抗生素的作用靶点(如核酸或核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如:耐甲氧西林的金*色葡萄球菌是通过对青霉素的蛋白结合部位进行修饰,使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所致。
3、细胞特性的改变: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它特性的改变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
4、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胞:细菌产生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至胞外。
5.改变代谢途径:如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苯酸(PABA),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再如,金*色葡萄球菌多次接触磺胺药后,其自身的PABA产量增加,可达原敏感菌产量的20~倍,后者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使磺胺药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
超级细菌
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开始被广泛为抗生素,此后,细菌就开始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也迫使医学研究者研发出许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也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如抗药性金*葡萄球菌感染等。
医学研究者指出,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在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抗生素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买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而当地的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人们致力寻求一种战胜超级病菌的新药物,但一直没有奏效。不仅如此,随着全世界对抗生素滥用逐渐达成共识,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怀疑的同时,也遭到了严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时,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却渐渐停滞下来。失去抗生素这个曾经有力的武器,人们开始从过去简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寻找对抗疾病灵感。找到一种健康和自然的疗法,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超级病菌的进攻,成为许多人对疾病的新共识。
人体危害
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症状有二: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的与细菌相同的70S核蛋白体有关。为了防止造血系统的*性反应,应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氯霉素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但都比较轻微。新生儿与早产儿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过程受限。
杀菌作用
作用机制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杀菌机制的作用过程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而合成肽链的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菌的唯一细胞器。但是使用频繁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这一作用的达成依赖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通常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和这种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所以PBPs也是这类药物的作用靶点。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
注意事项
大肠炎症
氯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青霉素类、红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氯霉素和四环素,能改变肠道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平衡状态,使某些致病性细菌过度生长繁殖。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能产生两种*素损伤有保护功能的大肠表面,导致肠腔表面轻度的发炎,引发轻度腹泻到血性腹泻、腹痛和发热。重者其肠壁炎症广泛而严重,还有溃疡形成,典型症状可出现致命性脱水、低血压、中*性巨结肠和小肠穿孔。同时患者的粪便中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素。
应停用正在使用的抗生素,口服乳酸杆菌制剂或从肛门直肠给予类杆菌,使肠道正常菌群得以恢复,没有并发症的抗生素所致症状一般在停用抗生素后12左右天即可自行恢复。如果还有轻微的症状持续存在,可用消胆胺与*素结合而减弱其*性作用。对大多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病例,灭滴灵是治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有效药物。病情急而危重,必须住院治疗,接受静脉输液,输入电解质和输血。偶尔作为挽救生命的措施,可作暂时性回肠造瘘术或大肠切除术。
肝硬化
由于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减退,肝血流量降低,胆汁分泌紊乱及血浆白蛋白与抗生素结合功能改变等,可影响抗生素的代谢过程。
有些抗生素在肝内灭活。氯霉素主要在肝内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氯霉素的半衰期延长,代谢后的氯霉素在血中积聚,它对造血系统仍有影响,故可引起一道性骨髓抑制。尤其在腹水和*疸病人中更易出现。磺胺类也在肝脏中代谢,因此,在肝功能明显减退时最好不用。
多数抗生素由尿中排泄,如青霉素族、氨基糖苷类及头抱菌素类。肾功能轻度减迟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半衰期明显延长,但该抗生素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在有腹水时,部分抗生素进入腹水降低血清浓度。不过,在肾功能明显减退时,仍应重视该类抗生素损伤肾脏的副作用。因此,肝硬化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用这类抗生素,必须减少剂量,延长间隔时间,避免与其他有肾脏损害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青霉素族中,其他各种青霉素以及头抱菌素族,在肾功能高度减退时,半衰期也明显延长,但这些抗生素对肝及肾脏*性较轻微,无需减少剂量。四环素族在肾功能减退时,血清浓度升高,对肝脏*性增强,因此对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最好少用。
发现历史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显然称为抗菌素就不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实际了。抗肿瘤(antineoplastic)抗生素的出现,说明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原先所说的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或代谢的作用,因此现代抗生素的定义应当为: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叫做抗生素。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莱明和另外两位科学家————弗洛里、钱恩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物资药品。因为在战争期间,防止战伤感染的药品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美国把青霉素的研制放在同研制原子弹同等重要的地位。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
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
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不过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性太大,适合作为治疗人类或牲畜传染病的药品还不到百种。后来人们发现,抗生素并不是都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有些是能够抑制寄生虫的,有的能够除草,有的可以用来治疗心血管病,还有的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可以用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把抗生素的范围扩大了,给了一个机关报的名称,叫做生物药物素。
使用历史
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
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它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年,转基因工程菌成为抗生素的主要手段,提高了初级样品的纯度。
年,这类药物中的一个变体因为造成肝肾功能紊乱被美国取缔,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之所以提出杜绝滥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的放矢。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国现状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据~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另据~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策提出
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首届合理用药大会在这一天召开,恰好契合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从相关部门获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北医三院等首批20医院正在参与处方集中点评。重点监测内容就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市卫生局成立了北京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会下面分为8个工作组,包括处方点评组、药事管理组、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监测组、合理用药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中药组、药品质量管理组、临床药学组、学科建设与药学研究组。
其中,处方点评组的专家委员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处方点评数据。医院每个月要随机抽样张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注射剂占门诊处方的比例,抗生素占门诊处方的比例,每张处方平均用药数量,每张处方平均金额等。这些数据需要上报专家委员会。
此次处方集中点评的重点监测对象是抗生素,尤其是卫生部限制使用的特殊管理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由高级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必要时还需要院内会诊,因此在处方集中点评时将会备受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