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每一对父母都是从“零”慢慢探索经验,孩子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情况又是病症。往往看到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略有不同而焦虑恐慌。其实,每个新生儿都不一样,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生理现象,这都是正常的,爸妈不必太过担心。这些生理现象随着孩子的成长就会慢慢消失了。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所谓的生理现象。
01
胎脂
新生儿出生时皮肤上覆盖有一层白色的胎脂,一般在早产的体表最多,有保护体温的作用,不必洗去,常于生后数小时逐渐吸收。但如果耳后、头皮、腋下及其他皱褶处遗留的胎脂过厚或粘有血迹时,可用温湿毛巾或植物油轻轻除去,而后涂以少许润肤油。02
胎粪
胎儿在母体羊膜囊中有吞咽羊水动作,由消化道内的羊水内容物包括角化上皮细胞、胎毛、胎脂等,和羊腺分泌物、胆汁等混合成墨绿色的胎粪。此粪便质粘稠、无臭味,一般在出生后1~3天排空,随着吃奶逐渐增加和胎粪的排空,大便的颜色即由墨绿色转为棕色,然后再逐步转为*色。重口味预警↓↓
03
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脱离了浸泡在羊水中的湿环境后,皮肤上的水分逐渐挥发,加上呼吸时的水分损失和胎粪、小便的排出,而且早期吃进去的奶又较少,所以体重非但不增加,反而还要减轻些。故在生后的10天内体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宝宝进奶量增加,约在生后7-10天左右恢复至出生时体重,便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家长不必忧虑。04
新生儿吐奶、溢奶
婴儿吃奶后,如果立即平卧床上,奶汁会从口角流出,甚至把刚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医学上把这种吐奶称为溢奶。或者用奶瓶喂奶时,乳汁未充盈乳头,使空气大量吞入,造成胃体过度膨胀,也会引起溢奶。新生儿溢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置,不像成人的胃呈斜立状。而且,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肌肉发育不充分,关闭不严,因此,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喂奶以后换尿布、哭闹或多动时,特别容易溢奶。正确做法:喂奶后应将宝宝竖起,轻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气(如若拍不出嗝,可竖直多抱一会儿),然后再放到床上,取侧卧位,吐奶就会明显减少。05
生理性*疸
约50-60%的足月儿出现生理性*疸,其特点:一般情况良好;出生后2~3天出现*疸,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最迟不超过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值上升不快。处理:让新生儿勤吸吮母乳,保持大便通畅、加快代谢,*疸会消退较快。每一个妈妈,在新生儿出生一周内都应注意观察、区别宝宝皮肤发*的现象。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疸,2~3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均为病理性*疸。医院治疗,防止核*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06
马牙、螳螂嘴
?新生儿牙龈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所致的上皮珠,它呈浅*白色的丘状隆起,大小如芝麻。,俗称“马牙”,数周后可自然消退;?“螳螂嘴”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不是病,人们常认为这是新生儿不爱吃奶的原因而错误的去用针挑,一旦细菌进入便可引起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07
乳腺肿大
由于受母亲体内分泌的影响所致,部分新生儿无论男女都可出现乳房肿胀,有的还会有少许乳汁分泌。这不是病态,不必害怕,一般会逐渐消退。一些地方有为新生女婴挤乳汁的做法,认为不及时为女婴挤乳头,孩子长大了会形成乳头内陷。事实上,乳头是否内陷与此毫无关系。而且挤乳汁的作法是十分危险的,可能会让细菌进入引起发炎,发生继发性感染。08
阴道流血和白带
女婴在母体雌激素影响下,在生后的几天,有可能阴道分泌像妇女白带一样的粘液,少数女婴还可能见到血性分泌物,俗称“假月经”,随着雌激素的慢慢消退,一周之内即可消除这种现象,不必为此而发愁。09
新生儿红斑
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的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形红斑。这是由于出生皮肤娇嫩,受到外界冷热刺激充血的缘故。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对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几天后消退。像轻度的新生儿红斑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是要时刻保持新生皮肤的清洁。严重的新生儿红斑的为防止合并感染,这时候应遵医嘱使用一些外用抗炎的软膏。新生儿红斑一般不会伴随其他症状,一周左右就会自愈,极少会出现复发。10
红色尿
俗称“尿酸结晶”。新生儿的小便中有时会带有橘*色的粉末状物,吸附在尿布上或遗留在尿道口包皮上,这种粉末是因尿中含有较多的尿酸盐所致。多出现于出生后的早期,用不着特殊处理,几天后自行消失。11
新生儿四肢抖动
新生儿下颏及四肢有时会发生抖动,这不是抽疯,这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无意识的运动,是因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如较大声音或者身体触碰而出现抖动、或睡眠时会因突然抖动而惊醒,家长不必担心,这不是病态,是正常现象,慢慢可以随孩子的增长而消失。12
新生儿粟粒疹
粟粒疹是由于婴儿的皮脂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脂堆积而形成的。这是较常见的皮肤疹象,最多见于新生儿的鼻尖,其他像面部和躯干上偶尔也会看到。表现为*白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假使是小脓疱,周围有红晕)。毋需治疗,等到这些小疙瘩的表皮掉落,堆积的死皮脱下来,粟粒疹就会好了。13
新生儿青记
新生儿青记:俗称“蒙古斑”、学名“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常位于背部、骶部、臀部。皮肤青记是胎儿时期色素细胞堆积的结果,这种青斑随孩子的生长,在儿童期会逐渐消失,一般无需治疗。阅读到这里,相信各位新手爸妈们都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啊”,希望看完以上科普,初为父母的你们,能够处乱不惊,心中有数,让宝宝茁壮健康的成长!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