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科技开辟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新路子
今后江西有望低成本预防与减少对鄱阳湖的污染。12月13日,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新发对表示,中澳合作科技项目《中国鄱阳湖非点源磷元素截留与循环利用研究》已取得成功。
这项重大科研成果为鄱阳湖的低成本治污提供了更加经济的水处理材料,对于减少对鄱阳湖的污染,保护 一湖清水 将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早在2010年,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与澳大利亚联邦工业与科研组织水土资源所,就江西鄱阳湖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治理进行了商谈,经过双方多次沟通与交流,共同签订了 中国鄱阳湖非点源营养元素截留与循环利用研究 合作研究协议。
许新发介绍,该项目于去年初正式启动,由省水利厅与省科技厅先后立项,投入经费400余万元。项目研究人员由澳大利亚4名科学家、省水利科学研究院8名技术人员以及数名博士后与博士组成。研究期间,澳大利亚1名科学家在江西进行了2个月的深入研究,其余3名科学家也多次赴江西进行科研探讨。江西数名博士也曾前往澳大利亚取经。
据悉,该项目是针对进入鄱阳湖及其湿地水体中氮、磷以及其他污染物的特征,筛选出江西可用于农田污水处理的工业、采矿业、矿物加工业的副产品材料,采用室内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评价副产品材料对氮、磷以及有*金属、非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并寻求吸附氮、磷后的工矿业副产品材料用于环境营养改良剂的循环利用方式。
许新发表示,经过多次科学实验,最终找到了一种低成本预防鄱阳湖污染的方法,即利用各种废弃矿渣配方,对进入鄱阳湖的面源污染进行拦截过滤。 废渣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好应用前景,它们可作为具有过滤作用的垫层、应用于治理地表水、地下水、城市和农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污染。 此项目技术的应用将减少由农业非点源进入鄱阳湖及其湿地的营养元素并加以回收利用。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以鄱阳湖 微缩模型 为研究平台,这是继该模型通过试验为鄱阳湖水利枢纽立项提供科学依据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 ( 杜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