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传染病,会通过各种方式传染,那么请问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组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类和猪是两个主要传染源。本病呈世界性流行,在我国多发生于水稻收割后或河水、洪水泛滥之厉。人主要因接触动物排出的带病原体的尿或被其污染的水、土壤、食物而感染。
钩体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内形成钩体败血症,轻型似感冒,重型可有肺出血、黄疸、肾衰竭或脑膜脑炎,甚至死亡。按病情经过,临床可分为早期的钩端螺旋体败血症、无症状间歇期和继发性症状期或免疫期。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西医治疗
对钩体病各型均应特别强调“三早、一就地”,也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不宜长途转送患者而就地治疗。
1.一般治疗
得了钩端螺旋体病的人要多休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平衡,如体温过高,应反复进行物理降温至38℃左右。在患者家中、门诊或入院24h内特别在6~24h内密切观察病情,警惕青霉素治疗后的雅-赫反应与肺弥漫性出血的出现。患者尿应采用石灰、含氯石灰等消毒处理。
2.早期及钩体血症型的治疗
(1)抗菌药物:青霉素国外常用大剂量,国内多用首次肌内注射40万U,以后每6~8h再用同等剂量重复,直到体温下降2天后,或治疗共7天,儿童量酌减[5万U/(kg?d)]。发病急骤、中毒症状特重者,可给万~万U/d,分4~6次肌内注射。为了预防发生雅-赫反应,可在应用首剂青霉素肌内注射的同时或稍前用氢化可的松~m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或以不稀释液缓慢静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庆大霉素,16万~24万U/d,肌内注射。也可采用四环素0.5g/次,4次/d,口服,7天,或多西环素0.1g/次,2次/d,口服,7天。
青霉素治后反应是在注射后半到四个小时,大多数在两个小时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身痛、脉速、呼吸快等,比原有症状更重,或体温骤降,出现低血压、休克、冷厥等。反应一般在30min至1h即消失。少数患者可诱发肺弥漫性出血,应立即加强镇静剂如哌替啶或氯丙嗪、异丙嗪合剂,氢化可的松~mg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必要时还可采用物理降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可辅以强心。
(2)镇静药物:对钩体患者首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0.2g或异丙嗪、氯丙嗪25~50mg或口服地西泮5mg以控制躁动,有助于防止肺弥漫性出血等重症的发生。
(3)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发病特急,体温超过40℃,或有其他严重感染中毒性表现如烦躁不安、神志淡漠、呼吸脉搏偏快、血压偏低等则可能是肺弥漫性出血的前兆。可酌情用氢化可的松~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20~30滴/min。病情紧急时可静脉缓慢直接推注,并视病情变化重复使用。
3.肺弥漫性出血型的治疗
(1)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首剂40万U肌内注射,以后根据病情给药。先兆期患者,40万U/8h,肌内注射;极期(出血期)或垂危期患者首剂后40万U/4h,肌内注射,连续3次,以后每6~8小时40万U,肌内注射。体温正常、病情稳定后酌情减量,直到血痰、?音消失超过7天,虽有低热,仍可停药。
对垂危期患者亦可用青霉素首次40万U,静脉缓注,以后24h内每4~6小时1次,肌内注射,待病情好转后,仍改为每6~8小时1次,肌内注射。国外对钩体器官损害期患者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达万~万U/d,且未发现雅-赫反应。推测除患者病情可能较轻外,与给药途径为静脉持续滴注,量虽然很大,但单位时间进入体内的并不多。此种给药方式值得在国内试用、观察。
(2)镇静药物:应保持患者完全安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和搬动。镇静剂的选择、剂量、用法,应根据病情决定。对先兆期患者采用异丙嗪、氯丙嗪各25~50mg,肌内注射,0.5~1h仍不能达到有效镇静者,可再用1次,如仍无效,可用10%水合氯醛20~30ml灌肠,直至较好的镇静。
如效果仍不满意,可在纠正缺氧及水盐代谢紊乱的同时,用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病情稳定24h后可停止应用。对垂危期患者,因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使用大剂量哌替啶和氯丙嗪应特别谨慎,此时极度烦躁者可选用异丙嗪50mg肌内注射或10%水合氯醛30ml灌肠。
(3)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氢化可的松,对因缺氧引起的脑水肿的病例,可加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成人总剂量一般为~mg/d静脉滴注,个别毒血症特别严重者,可达0~0mg/d,剂量大小应根据起病早晚与病情决定。对先兆期患者,病情不太严重者,用~mg/d即可。对极期患者首剂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对垂危期患者可用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mg静脉缓慢注射,必要时,直至病情稳定好转以后,酌情减量,稀释静脉滴注。
(4)输液:应酌情静脉输液。但输液速度在病情严重的患者不宜过快,特别是对肺弥漫型出血患者伴发低血压时,一般为20滴/min左右。如对此种病例采用一般常规扩容补液以提高血压,常可迅速诱发肺弥漫性出血的严重后果。若确定为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可在严密观察下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5)强心药物:如有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心脏扩大,或有窦性心动过速,心率次/min,或其他快速室上性心律者,可采用毒毛花苷K0.25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由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必要时3~4h后可重复应用0.~0.25mg,1次,24h用量不超过1mg。其他如去乙酰毛花苷亦可选用。
经上述治疗2~4h后,若患者仍高热、烦躁不安、脉搏有力,可用30%温乙醇全身擦浴,使皮肤发红,反复数次,直至病情稳定,体温下降到38℃左右后停止。对经抢救后肺部?音已减少或消失而缺氧无改善者,多有陈旧黏液血痰梗阻呼吸道,可用中西药物气熏,强力化痰、祛痰。
极个别患者,经口鼻不断涌血阻碍呼吸,一般吸氧无效时,近年有报道经气管切开后用呼吸器呼气末加压给氧,自气管内直接吸出积血并连续输新鲜血、血小板等,因而得以脱险的病例。国内左鹏鸥采用较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本型患者5例。方法为10mg/15min静脉注射,1~4h好转后改10mg/1~2h,静脉滴注。
一般12h后即显著好转,5例痊愈,每例用山莨菪碱总量50~mg。肺弥漫性出血型病情较重,但如在先兆期或极期处理恰当,患者反应较好则病情常在2~4h开始稳定,6~12h逐渐进步,24h后一般即脱离危险,且恢复后常不留任何后遗症。
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钩体可在野生动物体内长期存在,它可以传染给家畜,通过家畜再传染给人;又可通过家畜传染给野生动物再传染给人。如此长期循环不止。鼠和猪的带菌尿液污染外在环境(水和土壤等),人群经常接触疫水和土壤,钩体经破损皮肤侵入机体。与疫水等接触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外在环境如土壤等偏碱,气温22℃以上,钩体容易生长,因而获得感染的机会更多。
2.经鼻腔粘膜或消化道粘膜传播
通过粘膜,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系统的粘膜,都是钩体容易侵入的途径。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当喝大量水后胃液被稀释,吃了被鼠和猪的带菌尿液污染的食品或未经加热处理的食物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钩体容易经消化道粘膜入侵体内。
3.其他
从羊水、胎盘、脐血、乳汁及流产儿的肝肾组织中都能分离出钩体,说明可通过哺乳及先天性感染而发病。但经病人菌尿而受染者机会极少。吸血节肢动物如蜱、螨等通过吸血传播也有可能。
结语: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上文详细的讲诉了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以及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希望大家能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