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神经内科和重症学科为我治病的医护人员,是你们救了我的命呀!谢谢你们多日以来对我治疗的关心和照顾......”患者李某分别为神经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送锦旗时激动地说。近日,医院延安分院(医院)神经内科联合重症医学科、检验科、儿科、药剂科等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例罕见的食源性病原体感染的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患者。
病例回顾
患者李某,男,61岁,因“颈项疼痛3天,头痛、发热1天”于年3月30日来到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北医三院驻延专家张华纲教授经过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后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李某立即住院治疗。李某入住神经内科病区后,神经内科郭晓贤主任和高焱副主任医师询问病史,结合查体患者已经出现意识障碍呈嗜睡状态,脑膜刺激征阳性,考虑为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极度危险,遂紧急安排救治,主管医生呼艳瑛陪同患者急诊进行颅脑MRI检查,实施腰椎穿刺术,抽出的脑脊液外观浑浊(提示为重症感染),急诊送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科加班快速回报结果,脑脊液细胞数:X/L,明显升高,提示为细菌性感染。为尽快明确病原菌,送检测脑脊液及血细菌培养,外送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查。
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当日确诊李某为细菌性脑膜脑炎。该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会危及生命。尽快识别致病菌是抢救本患者的关键,我院检验科团队凭着过硬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慧眼识菌,在第3天快速给出结论:李斯特菌感染可能性大,为非常罕见致病菌。后来在进一步的询问中得知李某发病前曾进食冻在冰箱里的生豆角,发病前有类似感冒、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未在意。因病情重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双下肢花斑,间断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合并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转至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医务部主任兼重症医学科主任贺小龙迅速成立疑难病例救治小组,以北医三院驻延专家陈晓东、张华纲、刘慧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为李某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在药剂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各多个科室的鼎力相助下为患者有效控制了病情。
在我院多学科协作的努力下,李某第4天体温逐渐下降,第6天体温完全降至正常。后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与我院检验科回报结果一致。经过29个日日夜夜的治疗和护理,李某的病情逐渐稳定,复查各项化验指标和神经功能检查均为正常,现患者已痊愈出院。
据神经内科郭晓贤主任介绍:“食源性病原体感染的李斯特菌脑膜脑炎发病率极低,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无特异性,与结核性脑膜炎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等疾病鉴别困难,极易误诊,确诊的关键在于脑脊液中培养出李斯特菌。多学科协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体现了我院强大的医疗技术团队和管理层面的快速调控能力,抓住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李斯特菌是什么?
李斯特菌是四大食源性疾病致病菌之一,还有个外号叫冰箱杀手,因为它在0℃-45℃都能生存,尤其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可以生长繁殖,甚至在零下20度的冷冻室也能存活1年,这是绝大多数微生物做不到的,此外,它还有耐干燥、耐高盐环境的能力。
在4℃以下的环境中,绝大多数的细菌会放慢生长速度,能够有效延迟微生物滋生和食物腐败变质,但还有一种“嗜冷菌”可以在低温环境中继续生长和繁殖。李斯特菌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它在1-4℃的低温环境下仍能生长繁殖。保质期较长(超过五天)的冷藏即食食物,正是感染李斯特菌病的高风险食物。
李斯特菌广泛生存的地方很多,包括肉类、海产、乳制品。李斯特菌能在低温条件下活很久,人感染之后可表现出发热、肌肉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脑膜炎、败血症,危及生命。
所以要注意食物不能在冰箱里放太久,要定期清理冰箱冰箱里的剩菜也不能直接吃,需热透后食用。
李斯特菌感染人类的概率并不是很高,大约几十万人才有一个,但孕妇感染的概率比普通人高20倍左右。专家表示,吃下被李斯特菌感染的食物是患病的主要途径,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
温馨提示
李斯特菌可在一般烹煮温度下轻易消灭,却能在冷藏低温下生存和繁殖。大部分身体健康的人在感染这种细菌后不会出现病征或只出现轻微病征,如发烧、肌肉疼痛、头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而孕妇、婴儿、老人和化疗后的免疫力较低者都属于李斯特菌的易感人群,如有上述症状出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平时要避免生吃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蔬菜和肉类;经煮熟处理过的食物要与未处理过的食物分开存放;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生冷食物,应至少经过70℃以上的温度持续加热2分钟以上再食用;购买食物时,应注意检查食品包装密封是否完整,不要选择包装破损的产品;定期对冰箱进行彻底消毒,减少冰箱内滋生李斯特菌及其他致病细菌的可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