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月余,他们的心绪为患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牵动,而他们的情志也应被更多的善意和关怀温柔以待。
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张医院外科专业护师
3月3医院东院区小雨转多云
每次上班给患者输液的时候,我都会同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听听他们的人生经历、就医的心酸之路、对未来的种种期许,这是一种“暖心疗法”。但每次跟他们聊天,都会觉得人生变幻无常,活着就是希望……想到这,不禁潸然泪下。有一位年轻的女患者是我们的同行,在这次战疫中不幸“中枪”。跟她的谈话中,我能明显感觉出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理性。她比一般人更清楚新冠病毒到底是怎么回事,可她表现出来的果敢、从容让我敬佩不已。
聊天中,我无意间了解到她老家是湖南的,喜欢吃辣,是无辣不欢的那种,我便说下次给她带点辣的咸菜。几天后,等我再次上班递给她辣咸菜的时候,她惊喜并意外地望着我,感动地说:“没想到你还记得这个事呢,谢谢啊,我记住你的名字了!”说着,她的眼里泛起了泪花,也透露了她坚强背后那柔软的一面。
我想说的是,那一刻,我也记住了你的名字;我们是战友,还要并肩前行!
还有一位中年男患者,是一名教师。他从发病开始,就在家自我救治,自我隔离,多次求医无门后,病情逐渐加重,在绝望的时医院。刚住院那几天的情况,他回忆不起来了,只记得每天都在睡觉。经历了6天左右,他终于好转,能起来能吃饭了,心中才重燃希望。
后来,他症状变轻,医院,但十余天后不幸出现过敏反应,病情加重,又转入了我们病区。
还记得他刚来的时候,一脸红肿,过敏症状十分明显,情绪低落。我劝他,“不要担心,您的这个情况就是过敏,多喝水,再用上抗过敏的药物,这个状况很快会好的。”后来再见到他的时候,症状已经明显好转,人也变得健谈了许多,甚至开起了玩笑:等十年、二十年后再同别人说起这段经历时,我也可以拿出去“吹牛”了。
谈笑间,他心里满满都是温暖的爱,眼里都是希望的光。经历了生命的起起落落,才能体会到“活着真好”这四个字的真谛。
他们很棒,都是英雄。
如果不能成为太阳月亮我就要做夜晚最亮的那颗星
曹慧国家医疗队队员、医院妇科护师
3月4医院西院湘雅病房多云
“让我再检查一下,一定要过关了才能‘进舱’(隔离区)。”这是我这段时间说得最多的话。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穿戴好防护用品极为重要,标准是“包到不写名字,连自己亲妈都认不出就对了!”
当然,穿几层防护服连续工作几小时,个中滋味也只有穿的人能体会。
我的第一个班是2月9日晚。“进舱”30分钟,我就开始不舒服,但我以为时间长点会慢慢适应。结果一个半小时后,我头胀眼花,恶心想吐,只能紧扶着墙,一步也不敢动。
无奈,小伙伴陪我提前出病房。在缓冲间脱下防护服的我,忍不住大哭,我懊恼自己“无能”,不能和大家一起战斗。
不服气的我再次挑战。可2小时左右,我还是败下阵来。鉴于此,我被改到防护督导班。沮丧的我,当时就对这个岗位产生了抵触情绪。
那时,王青霞护士长找到我:“不要小看防护督导班,那是全队的‘保护神’!你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不是很大,星星却很小?其实星星和太阳月亮一样,甚至有些星星比月亮还大,只是他们离我们远些罢了”。
那天我一夜无眠。防护督导员,是我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设立的特殊岗位,负责对医疗队员“进舱”前个人防护用品穿戴的质量督查。
“消化”了一晚,第二天我走上了岗位。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清点上班人数、监测工作人员体温并登记、整理更衣室环境卫生并落实消毒措施、补充物品、清点打包更换下来的手术衣、核对并接收患者药物、负责隔离病房与外围班的联络……
当然,最重要的是督查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质量。两层口罩、帽子、防护服、两层手套、三层鞋套、护目镜、外层隔离衣、防护面屏……在我的帮助下,战士们被“裹”好,在外层隔离衣上写好上姓名,提示他们查看进隔离区路线、隔离区域分区、脱防护服地点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