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夏季食源性疾病高发,疾控专家教您如何预防
TUhjnbcbe - 2024/7/30 18:05:0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1日讯夏日炎炎,各种食源性疾病高发。食源性疾病按照致病机理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两大类,按照致病因子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和物理性6类食源性疾病。本期“疾控专家说”邀请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食品安全所伍雅婷博士,教您如何预防“病从口入”。

■这些细菌微生物最爱在夏天作乱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显示,我市夏季食源性疾病主要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主,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

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常见的原因,常寄居在人体,常污染禽、蛋、奶等食品,其中生鸡肉最容易污染。夏秋两季,是该细菌最活跃的季节,常见的症状是发热、腹泻、腹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甚至败血症。

副溶血性弧菌:多存在于海产品中,生命力顽强,能在抹布和砧板上生存1个月以上。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腹泻、脐部阵发性绞痛等。主要病因是食用了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被该菌污染的即食食品。

致泻性大肠杆菌:常污染肉、蛋、奶等食品,工厂、学校的集体食堂就是它最常见的作案地点。老人,婴儿最容易被感染。感染后,容易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发热及突发性的腹部痉挛等,病情严重时可致死亡。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食品受污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泻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命力顽强,尤其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然可以生长繁殖。它常污染肉、奶和水产品,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感染后,病人出现发热、肌肉酸疼、恶心,甚至还能引起脑膜炎。值得注意的是,孕妇、新生儿最容易被它击倒。孕妇感染后,本人也许轻微感冒,但却能引起胎儿感染,导致流产。

■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牢记4个要点

首先,选购食材要新鲜,剩饭剩菜不过夜。肉、奶、蛋、豆制品、鱼虾等食物易被致病菌污染,且污染后通常没有外观的改变,最容易忽视。选购这些食品,应尽量选择储藏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商超,同时观察食品是否新鲜、是否有异味,冷藏或冷冻食品是否符合相应储藏条件(冷藏温度0℃-4℃、冷冻温度-18℃)。尽量现吃现买,不建议在冰箱长期储存食物。虽然冰箱里的低温环境可以抑制细菌繁殖,但多数居民没有定期清洁冰箱的习惯,易造成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的滋生,引发胃肠炎。此外,各种蔬菜加热后放置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产生亚硝酸盐,且放置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建议根据就餐成员的数量和食量合理配餐,尽量避免剩饭剩菜。剩饭剩菜放入冰箱前,一定要用保鲜膜或带盖的保鲜盒分装好,以免污染和串味。

勤清洗讲卫生,生熟分开须煮透。水果、蔬菜和各种凉拌菜是夏季解暑常见食品,如果加工过程中未清洗干净,很容易残留病原体,导致胃肠道疾病。建议市民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生食瓜果必须洗净;尽量避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凉拌菜和熟食类食品在清洁、加工时注意生熟分开;食物冷藏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取出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此外,抹布和砧板上容易滋生细菌,例如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要避免生熟食混用菜板、菜刀等,导致交叉污染。

酵制品不要做,生湿米面要注意。夏季高温潮湿,银耳、木耳及河粉、米线、米粉等生湿米面制品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起食品安全隐患。建议夏季尽可能少制作发酵类食物,银耳、木耳等食物不能泡发太久。生湿面制品做好后尽快食用,未食用完的食物及时放冰箱储存,一旦发现食物有变质迹象立即丢弃。

路边摊要少吃,野生食物要禁食。夏季是吃烧烤、小龙虾的好时节,但不少路边摊卫生状况较差,蚊蝇鼠蟑易在这些地方生长繁殖,通过叮爬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因此,在外就餐应尽量避免选择环境卫生没有保障的餐馆。同时还需注意,近年来武汉市发生多起由采食野生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夏季雨水充沛,适宜野生蘑菇生长,但普通人难以准确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且毒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采、不买、不吃。(长江日报记者武叶通讯员吴晓旻熊丽娜)

点击图片,看更多疾控专家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食源性疾病高发,疾控专家教您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