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以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教授与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为首的十余名来自心脏大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胸外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专家,成功完成湖北省首批COVID-19转阴后期肺纤维化的双肺移植手术。移植专家团队经过五个半小时的奋战,让来自山东的双肺重新在54岁刘强的胸腔内重启,再次打通呼吸通道。经过14天的术后管理及康复治疗,他的生命得以重生。
移植团队合影本着“应治尽治”原则,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高度重视对包括刘强在内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国家卫健委协调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参与指导,医院十余个学科百余位专家团队合力救治与术后管理,助刘强闯过重重难关。5月8日,他神志清醒,对着医生的手机屏幕,竖起大拇指为移植团队点赞。
医生与患者相互鼓励国家卫健委监察专员焦雅辉谈到本次肺移植手术时说:“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肺移植手术,充分体现我们努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生命的使命,即尽最大的能力,不惜一切代价地挽救患者。”
家中“顶梁柱”遭遇新冠病毒
刘强本有健康的体魄,是全家老小的“顶梁柱”。然而,这一切随着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戛然而止。
1月底,他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发热的症状,当时自以为得了“感冒”。很快,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一度呼吸困难。
4月11日,医院后转到新冠医院——医院西院区。情况似乎不可挽回的越变越差,吸氧、无创通气、气管插管有创通气,自2月11日开始气管插管、VVECMO辅助。专家为他想尽各种办法——尝试了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康复期血浆、俯卧位通气、纤支镜等各种治疗措施。终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了,但却出现了不可逆的广泛肺间质纤维化。
遭遇新冠病毒,刘强的肺功能不可逆,多器官已受到损伤,仅靠常规治疗已经无法维系生命,此时只有一线希望——肺移植。
国内顶级专家多次探讨肺移植手术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疫情形势下医疗救治的指示精神,在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的指导下,医院一切以病人生命为主,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人一策”方案,对符合肺移植手术指征的危重症患者刘强制定医疗救治专项工作方案。
移植团队研讨患者病情来自国内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中心及我院器官移植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专家团队的等各相关领域的20余位专家多次集结,探讨肺移植手术方案——国家卫健委马旭东副处长多次参与组织术前研究讨论;国家卫健委派驻医院专家组组长、医院邱海波院长为首的专家团队初步评估:从新冠肺患者肺移植指征、疫情特殊时期手术安全实施方案、需进一步完善的资料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医院40名肺移植相关专业的精干力量全力救治患者,术前做了大量细致的治疗与沟通工作。”董念国教授说。为确保此次肺移植手术顺利开展,术前,董念国教授率领的移植团队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反复讨论,并多次对手术方案进行严密设计。所有一切准备,只为让刘强延续生的希望。
刘强的生命迎来新的转机
董念国教授团队术前查房医院成立了以董念国教授为总负责人的肺移植技术专家组,具体细分为手术组、麻醉组、ECMO组、术后管理组、手术护理团队组及术后护理团队组等。同期制定《医院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某某肺移植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医院肺移植工作流程》《医院肺移植手术后感控管理方案》。
董念国教授术前查房术前,医护团队为刘强做一般情况改善,以减少术中感染,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等……还完善一系列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全身感染依据的筛查,各种配型试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评估等。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联系各实验室,在短短的几天内完善了几十项移植前检查。
幸运的是,刘强的检查结果都符合肺移植要求。医院大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论证,手术方案反复讨论和确认。
术前转运肺源经过等待,一位山东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器官,患者捐赠的肺与刘强配型成功。4月23日肺移植评估组决定于4月24日乘坐国航CA的飞机飞往武汉,但是因为疫情期间飞机取消,面临着供肺无法转运的困难。移植团队立即和国航取得联系告知这一情况后,国航紧急启动了绿色通道,重新开通了航班。终于在4月24日上午12:20抵达武汉机场,此时机场等待接肺的医院医务人员早已准备就绪。
一场生命接力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一场挑战极限的移植手术
国内顶级心、肺专家联手为患者重启呼吸
当供体在飞机转运抵达武汉途中,麻醉科武庆平教授团队已经同步开始为刘强进行麻醉。按照手术计划和安排,医院移植专家组组长董念国教授,联合江苏省陈静瑜教授,医院胸外科廖永德教授,浙大一附院韩威力教授全力参与的肺移植团队开始为患者准备手术:打开胸腔,吸尽胸腔积液……检查左侧胸腔无活动性出血后,专家团队将修整好的左供肺放入左侧胸腔,15:10吻合完毕,完成左肺移植,观察左肺扩张良好,无明显水肿后,于16:55完成右肺移植。18:15手术顺利完成,安返ICU进一步治疗。
肺移植手术现场让人欣喜的是,在同类手术中,本次手术患者出血量较少,耗时较短,且氧合情况良好,循环系统比较稳定。
“和往常不一样,这是一场挑战极限的移植手术!”董念国教授介绍道。穿上三层防护服、正压头套,再戴上放大镜,光手套就有4层,手术过程十分辛苦,五个半小时手术下来,他已全身湿透,精疲力竭。
董念国教授肺移植手术中“病人的凝血系统问题、肺部黏连等等问题,无疑给手术增加了许多难度。”董念国教授说。另外一个难点就是患者术前情况非常复杂,他是目前全球使用呼吸机和术前ECMO辅助时间(73天)最长的新冠肺炎患者,术前治疗期间曾出现过败血症,随后较长时间较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还进行过透析治疗等……这都给肺移植手术以及患者的术后康复带来极大的挑战。
术后闯过层层险关迎来新生
董念国团队的史嘉玮、李平教授等医护人员在手术后几乎24小时守在病人身旁。在经过2次血块清除术、12次支气管镜检等,严格按照VVECMO管理规定,进行撤机尝试,于近日最终成功撤除ECMO。
术后查房护理病人由于刘强术前状态差、ECMO支持时间长、病情重,术后在无锡团队、浙二黄曼团队、医院董念国团队的协同作战下,克服了术后渗血、休克、感染、右心功能不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排异、血栓形成和栓塞、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营养不良等重重困难……刘强闯过层层险关,目前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肺功能良好,能和医护人员主动交流,正在逐步康复中。
董念国教授介绍,本次肺移植术后管理对多学科团队协作有更高的要求,主要难度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凝血功能异常;二是治疗时间长使之衰弱和药物耐受;三是肺移植恢复对心肺功能管理要求高;四是肺移植围术期感染和免疫都是各种器官移植中最严峻的。“接下来,他还需跨过呼吸关、排斥关及感染关等关卡,我们将不遗余力,做好术后康复管理,帮助他早日康复出院。”董念国教授说。
移植团队术后查房记者拨通刘强妻子电话时,她激动地说,“他还活着便是我最大的幸运,感谢国家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位患者,也感谢每一位医生精湛的医术让刘强新生!”
-----
-----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医院
文字/聂文闻吴立志陈有为彭锦弦
图片、视频/金煦陈一帆肖锋沈伯韩
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
原标题:《挑战极限!用了73天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医院重启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