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预防小儿流脑接种疫苗最有效
专家简介:王瑞娟,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新生儿疾病的诊治与治疗工作。擅长新生儿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疸,早产儿的管理及肠内外营养等。
在幼儿期,要接种多种疫苗,流脑疫苗也是必须接种的。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发病在15岁儿童以下,但7岁儿童病死率较高,幸存者中仍有10%-20%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王瑞娟告诉记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冬、春季是高发的急性传染病,但在夏季和秋季,也会发生这种疾病。临床表现有突发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24小时内危及生命。
流脑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记者了解到,流脑的临床症状不同表现不同,病情轻微者,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
“最常见的流脑90%以上是普通型,发病分为4期,最初上呼吸道感染期为1-2天,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王瑞娟说,发病时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安、因皮肤感觉过敏而拒抱,以及惊厥等。少数病人有关节痛、脾肿大。而70%-90%病人发病时有皮肤或黏膜瘀斑点或瘀斑,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分布不均,以肩、肘、臀等易受压处多见,色泽鲜红,后变为紫红。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出现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如坏死累及皮下组织可留瘢痕。多数患者12-24小时发展至脑膜炎期。
一般来说,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少数患者起病更急剧,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儿童多见。而暴发性休克型则会出现严重中*症状,急性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头痛、呕吐,短时间内出现瘀斑点、瘀斑,可迅速增多,融合成片。随后出现面色苍白、唇周与肢端发绀,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若抢救不及时,病情可急剧恶化,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加重,血压显著下降,尿量减少,昏迷。
接种疫苗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预防流脑,接种流脑疫苗是主要措施。“目前我国用于预防流脑的疫苗有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2种,多糖疫苗有A群、A+C群、A+C+Y+W群3个品种,结合疫苗有A+C群结合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为国家一类疫苗,也就是免费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2剂次,分别于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A+C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2剂次,分别于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A+C群流脑结合疫苗和A+C+Y+W群流脑多糖疫苗为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接种流脑疫苗,接种后90%以上的人都会得到保护。除常规接种疫苗外,出现病例后,病例的接触者及其周围人群应接种相应血清群的疫苗。
当然,尽管接种疫苗有好的保护作用,但从接种疫苗到身体能产生预防流脑的效果,需要10-14天的时间。因此对于流脑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来说,最好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服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
王瑞娟建议,预防疾病,日常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每天开窗至少3次,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也要做好个人防护,远离病人,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还要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首席记者欧阳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