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pf/a_5110272.html导语:非伤寒沙门氏菌在全球广泛分布,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肠炎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常见血清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肠炎,但菌血症、脑膜炎等肠道外侵袭性感染的病情更严重。非伤寒沙门氏菌耐药形势严峻,并且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普遍存在。
01了解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的症状,不要延误诊断及治疗,需及时治疗
1、疾病现状
非伤寒沙门菌是引起儿童胃肠炎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万例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者,其中1.55万例死亡,我国每年发病率为.5/10万例。
中国小于5岁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中,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占4.3%,在细菌性腹泻中占17.2%,可以说非伤寒沙门氏菌是小于5岁儿童细菌性肠炎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肠炎,往往为自限性疾病。
部分儿童肠炎会发展为菌血症、脑膜炎等严重肠道外侵袭性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是导致菌血症的主要的病原菌之一。经估计,全球非伤寒沙门氏菌侵袭性感染患者有万,每年约68万例死亡,2/3的患者为小于5岁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菌血症的发生率为2.4%-41%,死亡率高达17.1%-28%。
虽然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广泛,但在治疗方面,国内外各大指南并不推荐儿童一般性肠炎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但非伤寒沙门氏菌菌血症等侵袭性感染则需要及时并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特别是在全世界非伤寒沙门氏菌耐药率上升的严峻形势下,就更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但由于非伤寒沙门氏菌菌血症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在没有血培养病原学证据之前,无法明确患者是否血源性感染,且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就会延误诊断及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这便需要早期识别非伤寒沙门氏菌菌血症的指标,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及时的治疗方案。
2、临床特征
广州地区儿童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年龄主要在1岁以内,6月龄到1岁的患儿比例最多,上海地区则在1岁至2岁间的比例最多,韩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1岁至2岁年龄阶段的比例最高,总之小于3岁是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主要人群。
非伤寒沙门氏菌为食源性感染,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食物、动物等进行传播,6月龄以上儿童一般会添加辅食,摄入食物种类也逐渐增多,且活动范围也扩大,便增加了该年龄阶段儿童接触病原体的机会,也进一步增加感染几率。
另一方面3岁以下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也是细菌易感的重要因素。并且临床医生在做临床诊疗决策时年龄越小的儿童就越谨慎,婴儿较年长儿就有更多的住院机会。所以,综合以上可解释这一年龄阶段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比例较高。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全年常见,夏秋季活动性较高,主要因为非伤寒沙门氏菌在温暖季节更为活跃,季节分布也与人类活动、饮食差异有关,了解疾病特有的季节性和年龄分布模式对制定适当的预防策略和判断急性腹泻的微生物种类有帮助。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表现为五种临床形式:无症状、慢性携带者、胃肠炎、伤寒热、菌血症和局限性肠外并发症。感染潜伏期较短,约4-72小时。胃肠炎型多见,约90%左右的患儿伴有发热表现,发热多为中高热,有90%以上患儿有腹泻,持续时间通常为4-10周左右,呈稀水样便或稀糊样大便,可伴有粘液,甚至血便。
大便常规通常会有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粪便排菌时间多在4-8周,排菌期间均有传性,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头疼、肌痛等症状。其血象及粪便多典型的细菌感染表现。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病情往往较轻,并且是一个自限性过程,但肠道外侵袭性感染则病情严重,预后不良,需积极抗生素治疗。
02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患菌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患者需提高警惕
全球估计有万侵袭性沙门氏菌感染,其中万例在南非,63.7%的病例为小于5岁儿童。南非及欧洲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例/10万例每年和例/10万例每年,美国及东南亚感染率较低,分别为23例/10万例每年和21例10万例每年。南非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菌血症发病率为例/10万例每年,死亡率为12%。
东南亚地区菌血症的发病率为6.4例/10万例每年,小于5岁儿童的菌血症占所有NST菌血症的11.6%,而患病的死亡率就有17.1%。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后细菌粘附在肠壁并侵入肠道上皮细胞产生*素,类似霍乱*素,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肠道内的细菌被回肠末端和近端结肠的集合淋巴结上的M细胞摄取。
并在集合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肠道淋巴结及肠道外网皮组织系统中生存,进而有机会进入血液导致菌血症。总得来说年龄越小就越易患侵袭性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所以当小于6月龄甚至3月龄内的小婴儿确诊或怀疑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后,不管病情如何均需警惕菌血症可能,积极完善血液培养检查。
并根据具体情况比年长儿童或成年人更积极地使用抗生素治疗。菌血症在夏季的患病比例最多,但季节分布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夏季感染病例较多与细菌在夏季活动活跃,在这个季节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的人口基数就较其他季节多,所以菌血症病例数例自然增加,也说明菌血症与季节之间并无相关联系。
宿主状态和细菌*性均是决定菌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危险的因素。已经证实免疫缺陷、营养不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镰状细胞性贫血、HIV、疟疾感染是非伤寒沙门氏菌菌血症主要危险因素。
英国近期发现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者血液分离出的血清型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最多,然而发展为菌血症风险最高的血清型是都柏林沙门氏菌、其次为巴拿马沙门氏菌。在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有相同分布情况,而在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鼠伤寒沙门氏菌占非伤寒沙门氏菌菌血症主导地位。
细菌*性是决定菌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了这一类侵袭性沙门氏菌*力基因的共有核心,这可能是这类沙门氏菌侵入血液造成菌血症根本原因。另外有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已证实非伤寒沙门氏菌的显性多位点序列ST与多重耐药及侵袭性感染紧密相关。
人类基因中也有相关易感基,rs是STAT4RNA上的一个表达数量性状特定位点,携带此基因的患儿,自然杀伤性细胞在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FN-γ较少,导致在急性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循环中的IFN-γ浓度相对减少。
使得机体抵抗病原侵袭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细菌入血的机会。轮状病*感染已在其他研究中已被论述与肠杆菌合并败血症相关,但具体机制不明,很可能是轮状病*引起的肠道细胞层的破坏,为细菌进入血液提供了一条途径。
03菌血症的易感因素有哪些?以下这3点较为常见,患者还需深入了解
1、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发育不全及低胃酸状态是宿主的重要致病机制,近期使用抗生素或抑酸剂是感染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免疫缺陷、HIV感染、镰刀细胞性贫,糖尿病,恶性肿瘤,风湿病,疟疾,免疫抑制剂使用、解剖学异常(肾结石,尿道畸形,胆囊结石),动脉粥样硬化,血吸虫感染等都是既往研究中有提到的宿主易感因素。非伤寒沙门氏菌在年长的儿童(1-2岁或大于2岁)中有较高的感染患病率,但婴幼儿较年长儿有更高的住院率。
2、行为环境因素
儿童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的主要途径是食用或接触污染物,其中生鸡蛋或含有生鸡蛋的食品有感染直接相关性,最近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