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一些水产养殖产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棘手的病害,尤其是鱼类的病害比较棘手,今年病害的爆发性虽然没有往年厉害,但发病死鱼时间较长,养殖户备受煎熬、苦不堪言。关于发病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但很多人认为是“越冬综合征”,凡事鱼塘在越冬之前没有做好很好防范的塘口,在今年出问题的概率很大。
4月份,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也是水产养殖大量投苗进入生产旺季的关键时期。由于水产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加上四月份天气多变,低温与暖湿气候交替出现,易诱发水产养殖病害,并且水产品压塘现象也时常出现,给正常水产养殖生产和病害防控带来一定难度。根据分析,今年四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
(二)甲壳类疾病1.白斑综合征:一般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2.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一种危害养殖虾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等,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虾类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天~35天以内,常为急性死亡,而且死亡率高达%,经口感染是该病原水平传播的主要途径。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3.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可感染所有生活阶段的对虾,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水温24℃~31℃时感染率较高,水平传播是养殖池塘中该病原传播和感染对虾的主要途径。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二、防控措施(一)预防1.适时通过分塘转移成鱼、增加商品鱼加工量或采用冷冻保鲜等措施,减少成鱼存塘量,降低池塘养殖密度。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鱼体受伤或引起应激反应。2.做好清塘、消*工作。开展繁育和养殖工作前,采用0ppm聚维酮碘(10%含量),对养殖池、工具等浸泡或擦洗20min-30min,杀灭病*。可使用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进行池底消*,有条件的可以将池塘底部的多余淤泥清理出去,保证池塘底部的淤泥维持在10cm左右,并在阳光充足时进行时适当的暴晒处理,减少致病菌生存渠道,降低池塘中之有害致病菌数量,从而达到预防水产病虫害发生的目的。3.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注意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培养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养殖户应该制定完善的换水制度,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池塘注入新水,保证水质过关。4.投放健康苗种。选购苗种时,须经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或有实验室检测报告);或从已经列入国家、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经监测结果为阴性的苗种场购进苗种。在投放苗种前,注意对苗种进行消*,以防带入病原。还要严格控制苗种的放养密度。5.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选择药物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工作。杜绝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现象,养殖生产操作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6.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由专业兽医进行诊治,明确具体致病源后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二)治疗在水产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对病害要坚持以防为主。渔药的使用,要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规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水温、pH值、溶解氧、盐度等)使用不同的药物。(三)应急管理措施1.发现鱼有发病迹象,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2.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水体中氧气含量在8~12mg/升。3.工具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污染。4.鱼发病时谨慎使用消*剂、抗菌药物、杀虫药物,不要移动鱼,以减少应激。5.控制疾病传播。养殖工具定时消*和曝晒,养殖尾水需经消*处理后排放。6.减少投喂量和投喂次数。7.养殖户可以在发病初期及时捕捞健康成鱼上市,减少经济损失。(出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江苏省年4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4月份是水产养殖进入大量投苗的关键时期,气候由前期干冷转为以暖湿为主,降水逐渐增多,气温波动较大,需加强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