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719/8051059.html牛病*性腹泻是由牛病*性腹泻——黏膜病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传染迅速、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发生糜烂性口炎、胃肠炎、不食和腹泻。
牛病*性腹泻病*,又名黏膜病病*,属*病*科痘病*属,为一种单股RNA有囊膜的病*,大小为35~55纳米,呈圆形。本病*对乙醚、氯仿、胰酶等敏感,pH3以下易被破坏,50℃氯化镁中不稳定,56℃很快灭活,在低温下很稳定。
(一)流行特点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但以6~18个月的小牛症状最重。患病动物和带*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新疫区可呈全群暴发,在老疫区多为隐性感染,只有少数轻型病例。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7~14天,人工感染2~3天。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经过。
1、急性型常见于幼犊,病死率高。病牛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持续2~3天。病牛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加快,心悸亢进,鼻腔流出浆液性乃至黏液性液体、眼结膜炎、鼻镜及口腔黏膜表面腐烂,口腔、辱、齿龈和舌潮红,肿胀,糜烂,从口角流出黏性线状唾液。通常在口内病变7~9天以后,常发生严重肢泻,开始水泻,以后混有黏液和血液,以致很快死亡。有些病例在蹄冠和蹄义部位黏膜有摩烂,而导致破行,一般此症状多见于肉牛。重症时孕牛发生流产,乳房形成疡,产奶量减少或停止。病母牛所产的续牛发生下痢,在口腔、皮肤、肺和脑有坏死灶,体温升高的同时白细胞减少。
2、慢性型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或逐渐发病,生长发育受阻,消瘦,体重逐渐下降。比较特殊的症状是鼻镜上的糜烂,这种糜烂可在鼻镜上连成一片。服常有浆液分泌物。口腔内很少有溃疡,但门齿齿却通常发红。此外,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可引起明显的跛行,醫甲、颈部及耳后的皮肤皱裂出现局部性脱毛和皮肤角质化,呈皮屑状。病程较长,大多数病牛死于2~6个月内,有的也可拖延到1年以上。
(三)病理剖检变化
主要是消化道和淋巴组织。鼻镜、鼻孔黏膜、齿龈、上腾、舌面两侧、颊部黏膜和咽部黏膜有糜烂及浅溃疡。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特征性损害是食道黏膜有大小不等与直线排列的糜烂灶,胃黏膜水肿、糜烂。整个消化道淋巴结可能发坐水肿。
(四)诊断方法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如口腔齿龈糜烂、食道病变,腹泻、血便致使病牛很快死亡。但最后必须通过分离病*确诊。(五)防治措施
1、平时加强检疫,引进种牛时必须进行血清学检查,以防引进带*牛,一旦发生本病,病牛应及时隔离或急宰,严格消*,限制牛群活动,以防扩大传染。必要时可用弱*疫苗或灭活疫苗预防和控制本病。
2、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对于发病的牛,为了增强其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应投予营养剂和抗生素类药物。为了缓和其因下痢引起的脱水症状要进行补液。
四、犊牛大肠杆菌病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呈急性败血症和排灰白色的稀便。
(一)流行特点
10日龄以内的犊牛易发,特别是出生1~3日龄的犊牛最易发病。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随乳汁或其他污物进入犊牛胃肠道,当新生犊牛抵抗力不足或发生消化障碍时,便可引发本病,天气应激、饲养管理、营养不良、初乳不及时等可促发本病。
(二)临床症状
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饲养状况及剖检变化等综合分析判定。
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
1、败血型也称脓*型。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续牛: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发病急,病程短。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奶,多数有腹泻,粪似蛋汤样,淡灰白色。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多发生于吃不到初乳的续牛。败血型发展很快,常于病后1天内死亡。
2、中*型也称肠*血型,此型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素所致。急性者未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性神经症状,先不安,兴奋,后沉邻,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也称肠型,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为腹泻。病初排出的粪便呈淡*色,粥样,有恶臭,继则呈水样,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卧地不起,全身衰弱。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个别病例也会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剖检主要呈现胃肠炎变化。
(三)剖检变化
败血症死亡的犊牛,常无明显的剖检变化。白痢型死亡的犊牛,真肯内有大量凝乳块,黏膜充血、水肿、有出血点,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及部分黏膜上皮脱落,肠内容物混有血液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心内膜有出血点,肝和肾苍白,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内充满黏稠暗绿色胆汁,病程长的病犊,还可见到肺炎及关节炎变化。
(四)预防措施
1、养好妊娠母牛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续牛的生理需要。
2、及时饲喂初乳为使犊牛尽早获得抗病的母源抗体,在产后30分钟内(至少不迟于1小时)喂上初乳,第1次喂量应稍大些,在常发病的牛场,凡出生续牛在饲喂初乳前,皮下注射母牛血液30~50毫升,并及早喂上初乳,对预防犊牛人肠杆菌病是重要的一环。
3、保持清洁卫生产房要彻底消*,接产时,母畜外阴部及助产人员手臂用1%~2%米苏儿液清洗消*。严格处理脐带,应距腹壁5厘米处剪断,断端用10%碘酒浸泡1分钟或灌注,防止因脐带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要经常擦洗母牛乳头。
(五)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1、抗菌可用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小时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天。或以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的剂量肌内注射,每天2次。
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依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犊牛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为: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温水毫升。犊牛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毫升。注射时速度宜慢。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1次~毫升,可增强犊牛抗病能力。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灌服5毫升,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泌5~10克、白陶土50~克、活性炭10~20克等,以保护肠黏膜,减少*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0.06克,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良好。
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或其他乳酸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犊牛早日康复。
(六)鉴别诊断
犊牛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与牛沙门氏菌病、犊牛梭菌型肠炎、新生犊牛病*性腹泻、牛球虫病、牛冬痢有类症,具体鉴别如下:
1、牛沙门氏菌病该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主要侵害1~2月龄犊牛。临床上以发热、下痢为主要特征。粪便带血、恶臭;胃肠黏膜和浆膜上有出血斑。
2、犊牛梭菌型肠炎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外*素引起的幼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畸形死亡和排血便为特征,主要病变是小肠膜坏死。
3、新生续牛病*性腹泻该病是由多种病*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征,由轮状病*感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犊牛;冠状病*感染的病例多见于2~3周龄续牛。临床上均以精神萎靡、厌食、呕吐、(粪便呈*白色、液体)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
4、牛球虫病该病是由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临床上以恶臭的血痢和直肠、大肠或盲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及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取直肠黏膜刮取物和粪便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5、牛冬宋又称牛黑痢,是由空肠弯杆菌引起牛群在秋冬季节舍饲期间暴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时冠状病*参与致病。大小牛都可感染,但成年牛病情严重。临床上以排水样棕色稀便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但全身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