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
一、适应证
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
2.鉴别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
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
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素脑池扫描等。
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
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禁忌症
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
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线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
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
5.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三、术前准备
术前向家属谈话告知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准备腰穿包等物品,开化验单等。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去枕侧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躯干背面应与床面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选择穿刺点。两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3~4或腰4~5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皮肤,铺无菌孔巾。
4.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5.进针。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调整。当针尖穿过*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人蛛网膜下隙,缓慢取出针芯,使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退到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
6.测压。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嘱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如压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的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的脑脊液送化验,放液后测末压。
7.将未污染的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局部再次消*,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8.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若有头痛、恶心,可延长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
五、记录及处理
操作结束后及时在病程记录上做相应的记录。根据脑脊液化验结果或测压结果做相应的处理。
六、注意事项
1,拔除针芯时应缓慢,避免颅内压高时脑脊液快速喷出诱发脑疝等并发症。
2.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部不应过度弯曲,以免压迫颈静脉和腹腔静脉,使压力呈假象升高。
3.测压时若脑脊液上升过快,可用手指压住测压管末端,使液柱缓慢上升。如拔出针芯时,见脑脊液喷出,提示压力很髙,则不应继续测压,并立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
4.压颈试验(Queckenstedtest)仅适用于脊髄病变或疑有横窦阻塞者。
七、手术后并发症
1.感染。
2.脑疝。
3.低颅压反应.
4.截瘫及大小便障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