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鼠疫可防可治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

鼠疫是什么?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临床表现

鼠疫分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患者一般都表现出危重的全身中*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快速升高至39~40℃,稽留热。

患者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

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败血症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传播途径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通过蚤叮咬的方式传播,主要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通过人-人的方式传播,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鼠疫治疗

01

消灭病原体

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常用药物都大家熟悉的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等等。

02

管理传染源

隔离患者,灭鼠、灭蚤,彻底消*病人排泄物,做好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含氯石灰或者甲酚皂液彻底消*。

对于疑似或确诊病例,坚持就地、就近原则,予以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的,可对同类型鼠疫病例进行同室隔离。

应对直接接触者在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直接接触者是指在无有效防护状态下与疑似、确诊病例或相关病例尸体近距离接触且有可能感染鼠疫的人。

03

切断传播途径

疫区环境消*,灭鼠灭蚤,做好个人防护。

早期识别症状,早诊断、早治疗。

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可服用磺胺制剂,成人首次2克,其后4~6小时服1克,一般连服5日。

鼠疫预防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鼠疫虽是甲类传染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但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来源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

编辑

阿敏

原标题:《鼠疫可防可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