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媒体看岑巩丨做优要素保障打造样板产业 [复制链接]

1#

做优要素保障 打造样板产业

——岑巩聚焦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杨元彬


  今年以来,岑巩县按照“一坝一业、一坝一策”统筹各类资金1亿余元,聚焦全县51个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下经济“四个一”工程项目建设,实行“周调度、月督查、季评比”工作机制,加快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抓好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一坝一业、一坝一策”,落实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导产业坝区23个、优质烤烟为主导产业坝区12个、优质牧草为主导产业坝区4个、蔬菜为主导产业坝区4个、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坝区3个、优质稻为主导产业坝区2个、精品水果为主导产业坝区1个、芳樟为主导产业坝区1个、花卉育苗为主导产业坝区1个。培育经营主体69个,建成机耕道.6km、灌溉渠道.5km、提灌站28座、蓄水池31个、吨容量冷库2座,流转土地面积3.5万亩。


  调减低效作物,围绕今年亩玉米调减任务,绘制成图固化到图斑上、地块上,做建档立卡管理。制作调减图斑个,涉及个行*村户,面积.7亩,将种植现状、替代作物、经营主体、具体地块、责任人落实到图斑。替代品种以辣椒、中药材、烤烟等为主导,其中辣椒种植面积.5亩、中药材.5亩,烤烟.1亩、桑蚕.6亩、油茶.8亩、优质蔬菜99.4亩、其他作物.9亩。储备肥料.15吨、农膜13.6吨、农药1.25吨,替代作物种苗及种子已全部落实。


  为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产业,岑巩县以“四个一”工程(万羽林下养鸡、0万棒林下食用菌、1万亩林下*精、1万箱林下养蜂)项目建设为抓手,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动全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形成以平庄镇种植茶树菇万棒、水尾镇种植灰树花万棒为中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天马、大有、水尾、天星、羊桥等乡镇林下种植食用菌格局。平庄镇万棒茶树菇种植项目预计4月底投放菌棒完毕,水尾镇万棒灰树花种植项目已投放菌棒2万棒,产品由黔菇菌业有限公司、贵州思淼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收购、加工、销售。


  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规划发展思旸、大有、天星、水尾、羊桥万亩“林下经济+N”特色产业示范带,带动全县发展以*精为主的中药材相对连片种植面积1.3万亩。目前已完成4.8万亩,预计6月底完成种植1万亩,年底完成1.3万亩种植任务。


  发展林下养鸡,重点推进思旸镇岑峰村年繁育鸡苗万羽、大有镇塔山村年出栏成鸡50万羽项目建设,带动全县林下养鸡年出栏成鸡万羽以上。年出栏50万羽的大有镇塔山村思州鸡养殖基地将在3月底建成,思旸镇年孵育万羽思州鸡项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以三兄弟公司收购、加工、销售为依托,扶持和鼓励社会资源开展收购、加工、销售。


  发展林下养蜂,充分利用现有蜜源集中地、森林保护区、养殖基础区,辐射带动全县林下养蜂达00箱以上目标。全县完成林下养蜂箱,预计6月底完成1万箱目标任务。


  据了解,该县整合各类资金达7万元,建立每年万元林下经济发展基金,探索推行“市场经营主体投入—财*扶贫资金给予补助”的“先建后补”模式、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群众入股一点、合作社入股一点、企业投入一点、帮扶单位资助一点、乡镇*府扶持一点、县*府奖励一点”的“六个一点”林下经济“百千万”工程示范点建设资金筹集模式,确保资金有保障。


  全县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家,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16家,林下经济种养殖大户家,建设村级电商站点46个;建成村级百亩基地43个,建成千亩基地5个,启动建设县级万亩基地2个。

岑巩县:“小茶园”助力“大扶贫”

本报讯(通讯员张能秋)

“我种植的这30亩茶园,每年产茶创收近10万元左右。”近日,岑巩县天星乡天星村茶农杨治尤津津乐道地说,茶叶真是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像杨治尤一样,思州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对天马镇苗落村景进昌、代大锋等茶农的余亩茶场进行承包管理,实行精加工打造“思州”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把茶叶打造成“大健康”产业,年创产值近万元。

近年来,岑巩县不断创新茶叶发展思路,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当地茶叶产业资源,优化茶叶产业结构,选择通过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在企业带动中谋求发展。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打造了天马镇苗落、白岩坪,天星乡茅坪、大路台和龙田镇老鹰岩等茶叶产业带,采取农户联合大户独立开发、茶农专业合作社有偿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茶叶基地规模,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贫困户实现产业覆盖。还引进了福鼎大白茶、龙井43、安吉白茶等名优品种。利用深厚的思州文化和优良的茶叶品质,引导各茶叶企业整合品牌,共同打造“思州”品牌茶叶产品,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无公害茶园认定,为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打下基础。预计用3到5年时间,力争打造成黔东南州茶叶生产大县,力争实现茶叶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

“小茶园”助力“大扶贫”。目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7万亩、投产茶园面积3.03万亩,现有15亩以上规模种植农户40余户、亩以上规模种植农户5户,有茶农微企5家、茶农专业合作组织2家,有茶叶州级龙头企业2家,产量吨,总产值万元,覆盖带动贫困户户1人,户均增收元。同时,每年还为当地农户提供灵活就业岗位0个以上,每天人均劳务收入80元。

探秘马家寨寻佳人踪迹

○通讯员张文杰

那是个神秘的寨子,隐藏在岑巩县龙鳌河畔狮子山脚下,叫马家寨。马家寨历史上是个默默无闻的寨子,当人们慢慢去触摸与揭开马家寨层层历史迷雾后,这个被历史烟云遮盖了几百年的神秘村寨以自己独特的神秘历史文化及遗迹吸引着世人猎奇的目光。

马家寨位于岑巩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30公里,属水尾镇管辖,全寨多户人家,人口大约0人,全村皆是吴姓,马家寨人自称他们是吴三桂的后裔。据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红颜知己陈圆圆就归隐于此。为了考证陈圆圆下落历史之谜,历史学家来了,考古专家来了,文化官员来了,媒体记者来了,他们千里迢迢赶到马家寨,寻找陈圆圆的踪迹。马家寨也因隐藏有陈圆圆归隐信息而名噪一时。

去马家寨之前,我在网络上对陈圆圆信息作了简单的了解:关于一代名妓陈圆圆的行踪,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陈圆圆于昆明的莲花池自尽而亡。吴三桂引清*入关,因功高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当时陈圆圆备受吴三桂的宠爱。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吴三桂却是腻了,不再专宠陈圆圆,开始寻找新的美人,陈圆圆被冷落。陈圆圆便看破红尘,选择了出家。之后吴三桂兵败身死,清*围剿吴三桂残部,后围攻昆明吴三桂老巢,昆明城破之际,陈圆圆为免受辱纵身跳入五华山华国寺旁的莲花池自尽身亡,死后葬于昆明。

第二种说法是陈圆圆归隐思州说。吴三桂因对清廷削藩不满起兵反清,于年3月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不久吴三桂在湖南病逝,陈圆圆为亡夫守灵,并伴随灵柩走湘江、洞庭湖,至常德,再走沅江、经镇远府、进入贵州,回归昆明。但兵败的消息不断传来,料知大周必败无疑,杀身之祸必将到来,为了保护吴三桂子孙免受清*屠杀,与*师马宝商议,决定归隐思州(今岑巩),即今天岑巩马家寨。

第三种说法归隐安徽亳州说。年6月,安徽亳州曹家渡西南八公里的龙岗出土了一座古墓,发现了陈圆圆墓百口莫辩的墓证物证。据说亳州陈圆圆墓,共出土17件证明陈圆圆身份的文物。墓中出土了刻有陈圆圆的金钗,在一千三百字的墓字上,刻着陈圆圆一生的简历。吴三桂反清失败,吴家后人分散到四个地方,陈圆圆和吴三桂生一男二女,带着孩子,在17名家兵的保护下,去了祖籍亳州。

三个省,三座墓,三种不同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不是使陈圆圆下落历史之谜尘埃落定,而是使陈圆圆的行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专家,我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评析三种说法那种更符合史实。但从环境生活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陈圆圆归隐马家寨更符合历史逻辑。

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吴三桂称帝后不久病死湖南衡阳,前方战事又连连失利,衡阳也危在旦夕,昆明是吴三桂的老巢,护送吴三桂灵柩回昆明成为一种必然。从湖南去昆明,必经贵州。因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吴三桂部下极有可能折返昆明途中隐藏行踪。那么途经地的贵州无疑是最好的隐藏地,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符合特定的环境与生活逻辑。

马家寨从古至今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马家寨全村是吴姓,为何却取名马家寨?马家寨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吴三桂后裔?陈圆圆归隐马家寨,有何依据?

要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还是去马家寨寻一寻吧!

马家寨位于龙鳌河畔,寨子背靠狮子山,寨前大片田园风光,景色十分秀丽。隐藏在龙鳌河畔的马家寨,似乎是一幅夹在自然山川中的历史画卷,或者是一块深埋于时间深处的化石,它的存在似乎在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对生存的认知。

关于马家寨的来历,寨子里的人是这样说的:

多年前,吴三桂起兵反清,于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之后不久吴三桂病逝,战争形势也急转直下,陈圆圆带着吴三桂子孙,在*师马宝的护佑下,护送吴三桂灵柩回归昆明,先从水路溯沅江而上达到龙鳌河,因昆明被清*围困,马宝遂率众归隐龙鳌河畔狮子山。为防止清朝廷追杀吴三桂子孙和纪念护送陈圆圆归隐思州有恩的*师马宝,巧妙命名马家寨。

真正引起人们对马家寨的重视,是专家在马家寨发现一块墓碑。年的时候,专家在马家寨发现一块墓碑,墓碑上写:“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碑时间是雍正六年,虽墓碑上没有明确写明是陈圆圆之墓,但通过对墓碑的研究,以及村民提供的资料,专家们终于找到了答案——陈圆圆墓。马家寨陈圆圆墓的发现,成了考古学界轰动一时的事件。

专家来了之后发现,寨子叫马家寨,而实际上这里的人全姓吴,这里有上千口人,他们都说是吴三桂的后人。据寨子里的人讲,取名马家寨一是为了纪念恩人吴三桂*师马宝,不忘马宝的恩情;二是为了隐姓埋名,便于藏匿与躲避清朝追杀。而陈圆圆墓写“聂氏”而不写“陈氏”,这也是为了隐藏陈圆圆行踪。陈圆圆本姓“邢”,后来才改姓为陈的。当时的专家解释为什么墓主人姓聂,而不直接写陈的原因:由于当时的时局问题,怕清*府会追查与迫害吴三桂后人。而村中吴三桂后裔秘传人的解释,说陈圆圆的本姓“邢”右边是一个耳一旁,改名后的陈,左边是一个耳字旁,聂表示双耳的意思,表示“陈”和“邢”实际上就是一个隐藏的暗姓。墓主人姓“聂”,其实是当时陈圆圆的一种障眼法。这一说法,符合历史实情。

经专家考证,专家发现的陈圆圆墓,墓碑上刻有这样一段文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这其中的吴启华就是吴三桂的儿子。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马家寨全寨人都会说江苏高邮话,而吴三桂祖籍是江苏高邮,专家们认为马家寨是吴三桂的后裔已经确证无疑。

但要考证马家寨的“聂氏”墓就是陈圆圆墓这样一个历史谜题,要用证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不能凭空想象。那就需要考古文物的发现。据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人透露陈圆圆的墓在马家寨,而当时并没有引起当地*府的高度重视,并且将陈圆圆的墓碑树立在坟前,结果引来盗墓贼,他们将陈圆圆的墓洗劫一空。据说马家寨的陈圆圆墓仅剩下一具女性尸体和36颗牙齿,考古的实物依据非常少,这让注重实物依据的考古学者们很是尴尬。这也是专家们对马家寨陈圆圆墓沉默的原因。

步入马家寨,这个被苗村侗寨包围的村庄,扑面而来却是中原文化的气息。谁能想到,在偏远的龙鳌河畔狮子山下,居然隐藏着一个与周边苗寨、侗寨建筑样式迥然不同,有中原典型建筑风格的马家寨。进入寨子,有一条靠山巷道的入口,正中间树立起一根石围子,上面记载着吴三桂后人吴勋煊考中进士获得功名。虽然寨子里大多是现代的砖瓦洋房,但是小巷深处依然保留有十多栋中原建筑的古民居。据说,那是纪念性地保存下陈圆圆设计出来的吴三桂后人的真正的古民居。这些古民居以“九宫八卦阵”形排列,布局严谨,内通外连,安全防范意识非常强,外人进出不易,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寨子侧葬有陈圆圆墓、马宝墓等吴氏祖墓,墓地规模巨大,形制奇特,排列有序,脉络清晰,隐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这里有关于陈圆圆,关于吴三桂,关于吴三桂*师马宝的故事,还有关于马家寨神秘的秘传人……而关于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隐藏、悲欢、爱情,似乎还在时光中淌流,不曾远去。陈圆圆的故事在这里人们如数家珍。

那个历史上小心翼翼、隐姓埋名的马家寨已经远去。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家寨散发出诱人神秘魅力。那么这座龙鳌河畔的古村落,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谱写出自己更精彩的篇章。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总监制:潘家贵

执行总编:徐学练

编辑:向美玲

请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