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七科案例分析白细胞危急值的真相 [复制链接]

1#
春节前,有两个发热、口腔粘膜溃烂的病人,医院血液病专家杨省振。急查血常规,血常规报“危急值”,提示白细胞极度减少,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是血液科最急最危重的疾病,时间就是生命,杨主任立即把病人收住院,行骨髓穿刺检查,应用强有力抗生素,室内清洁消*,综合处理后两个病人都转危为安!例1:女性,34岁,因治疗面部扁平疣,服用某种药物,出现发热,体温39℃。为降体温连续服用布洛芬3天,体温不退,且出现周身多处铜钱大小化脓性皮疹,伴中心性坏死,皮损周围大片红晕,院外持续体温39-40℃4天,来我院门诊就诊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0.99*10^9,中性粒细胞只有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仅0.04x10^9,严重的粒细胞缺乏,脓*血症败血症态。入院后持续高热,体温39-40℃,发冷、寒战,咽痛,双侧扁桃体2度肿大,次日右侧扁桃体出现0.5x0.5cm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例2:男性,61岁,年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于年开始服用甲氨蝶呤维持治疗,有“成人2型糖尿病”病史一年。入院前高热40℃,畏寒,咽痛,颜面浮肿,口腔糜烂吞咽困难。血常规示:白细胞0.78x10^9,血色素99x10^9,血小板46x10^9,淋巴细胞70.5x10^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4x10^9。特应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是血液科急危重症,呈急性发作,伴严重深部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特别是老年>65岁伴休克及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近年来随着静脉用广谱抗生素及G-CSF的应用,病死率已降低为5%。据统计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1.6~9.2/万人口,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特别是B-内酰胺类及复方磺胺甲异噁唑占25%,抗甲状腺药物卡比马唑23%,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16%,抗癫痫药11%,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安乃近”、“阿司匹林”“布洛芬”等8%.急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粒细胞数均在0.5x10^9/L以下,多数<0.1x10^9/L,分类中粒细胞只占1%~2%甚至更少,粒细胞核呈固缩,胞质中出现空泡及粗大颗粒,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相对增多。骨髓象有两型:1.再生障碍型:骨髓增生极度低下,几乎不见各期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2.成熟停滞型:骨髓增生尚可,但粒细胞仅见于早幼粒细胞,中幼粒阶段以下几乎不见而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前者预后比后者更差。当恢复期,外周血粒细胞数增加,有时可超过正常值几倍,甚至出现类白血病反应。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加重,感染严重度也加重。如粒细胞缺乏持续10天,几乎%有感染,超过1周合并真菌和特殊病原菌感染大大的提高。严重粒缺患者常起病急骤,突然畏寒、高热、周身不适。肺、泌尿系、口咽部、肛周和皮肤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黏膜可有坏死性溃疡。由于介导炎症反应的粒细胞缺乏,所以感染的局部表现不明显。如严重的肺炎在胸片上仅见轻微浸润,亦无脓痰,严重的皮肤感染不形成脓液,肾盂肾炎不出现脓尿等。感染极易迅速播散发展为败血症,若不积极救治则病死率甚高。望同道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慎用解热镇痛药物!本案例2因不规律服用治疗类风湿药“甲氨喋呤”出现口唇口腔大面积多发的溃疡,招致粒细胞缺乏、败血症。临床如果不及时救治,可导致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我院内七科(老年病·血液科)在1号病房楼15楼,由大内科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深厚的院领导杨省振亲自挂帅,外聘河南省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省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深血液专家李建萍主任医师常年在院指导工作。欢迎各位领导、同仁同道到我科参观指导工作!

供稿|张维娜

编辑|周永亮

审核|郑霖昊

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