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圆圆墓之真伪
陈生玺
新华社贵阳分社最近(年12月)发布一条消息,说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墓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被发现,吴氏采取了密传之策,每代只传一至二人,至今已经传到第十二代。马家寨现今有户人家,共人,没有一户姓马,全都姓吴,原因是吴三桂死后,陈圆圆携儿孙在*师马宝的掩护下,逃到这里隐居下来。马家寨是在陈圆圆的策划下,经吴启华、吴士杰开辟的,至今已经成为千人的大寨,起名叫马家寨,这是陈圆圆的高策(见香港《文汇报》.12.15日)。这一消息发布之后,《新民晚报》(.12.25日)、《港台信息报》(.12.25日)、《今晚报》(.12.30日)等都竞相转载,引起了读者的广泛注意。事实上这并不是最近的新闻和发现,不仅9月24日新华社有《陈圆圆之墓在贵州发现》的消息,而且早在年《贵州文史丛刊》第二期就有*透松、晏晓明《陈圆圆墓考》一文,内容与这条报导的内容完全相同。不知这次的报导是有新的发现,还是原来材料的再次公布?《陈圆圆墓考》一文说:在马家寨吴姓公墓群中,吴姓一世的碑文有“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孝孙男仕龙、杰、杨氏,曾孙大经、纯,孝玄孙吴朝达、选、魁、*、玺、柱、相、仅。皇清雍正十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该文说:这个“吴门聂氏”就是陈圆圆,“吴门”二字暗示陈圆圆的籍贯是苏州人,又可解释为“吴家”。“聂氏”的“聂”字使用的是简化字“聂”,上半截的‘耳’字,代表陈姓和邢姓(因一说陈圆圆本姓邢),下半截是“双”字,“双”字的古体字“双”(当时通用的楷体字,并非古体),上面是两个“佳”字,与“好”同意,意为“团圆”、“圆满”,即暗指“圆圆”两字。这种解释,若无其他文献材料证明,似觉牵强,从推理上来看,乃是一种主观猜测。再者,“聂”字,通“嗫”,附耳私语之意,故用三耳;亦通“摄”,言耳长行则以手摄持也,姓。“聂”字在清代是否就有目前简化字的这种写法,还有待于考究。《墓考》一文作者又说:“孝男吴启华”就是陈圆圆的儿子。吴氏家族使用的字辈是“应、启、世、大、朝、廷、仕、宗、勋、明、永、能、兴、国”这样的顺序,吴三桂的乳名叫吴应隆,是应字辈,吴启华就是第二代了。但据历史记载,吴三桂字硕甫,一字长白,江南高邮人,父吴襄曾任辽东总兵,隶籍中后所。所以吴三桂自幼即在辽东,妻张氏,即关东人,长子吴应熊之母。吴三桂有堂兄吴三风,崇祯四年()随祖大寿于大凌河之战投降清朝。弟吴三辅于崇祯十六年()奉调随吴襄从宁远徙家京师,崇祯十七年()在北京与其母祖氏为李自成所杀。由此可知吴三桂这一代取名是三字辈。其子吴应熊被清招为额驸,娶皇太极之女,侄有吴应麒,第二代是应字辈。孙吴世璠,从孙吴世琮,第三代是世字辈。古人取名,辈分是十分严格的,所以吴三桂的乳名绝对不可能叫吴应隆。相反倒证明了吴应隆是吴三桂下一代人的名字。该文还说,第二块墓碑“清故上寿先考明公讳公玉老大人之墓”,这个“公玉”就是指马宝,称“明公”,因为马宝对吴三桂有功,把马宝比作日月之明,贵同王公。“公玉”二字,“玉”即王,古“宝”字下半截的贝字即是玉,与宝同,即暗指马宝的名字。这种解释,与前面对“吴门聂氏”的解释是同一思路。关于马宝,字城壁,陕西人,原为李自成部下,李自成失败以后投降南明桂王,封安定伯,为人反复,号两张皮。先附孙可望,后附李定国。顺治十六年()桂王逃往缅甸时,投降了吴三桂,任总兵。吴三桂反清时,马宝授铁骑总管将*,为先锋,由贵州进兵湖南,陷长沙,据岳州等处。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死时,正在进攻永兴,企图打通湖南与广州的通路,未下,闻吴三桂死讯,即回衡州,随后与胡国柱、夏国相拥吴世璠继位于贵阳。十八年正月清兵进攻岳州、长沙衡阳,马宝退至贵州,清*尾追,马宝随即北上进攻遵义,吴世璠从贵州退至云南昆明,命马宝北进四川。康熙十九年春,马宝北进四川、陷泸州、叙州,康熙二十年()二月清兵围攻云南时,吴世璠命马宝从四川来援,当时马宝家属在寻甸,弃叙州携妻子奔楚雄,六月兵败于乌木山,七月逃往姚安,士卒不及百人,向清将希福投降,械至京师,次年九月被磔而死。在此期间马宝不可能到过昆明。据刘健《庭闻录》、孙旭《平吴录》、佚名《平滇始末》诸书记载,康熙二十年十月云南城破时,陈圆圆与吴世璠之妻郭氏,俱自缢而死,宫中从死者百余人,或云陈圆圆不食而死。即使不死,也不可能被马宝护送至贵州。因为马宝降清在前,云南城破在后,马宝在北京被处死后,因他原籍陕西,尸首也不大可能运回贵州。因此马宝护送陈圆圆之说并不一定可靠。另外,其他诸书记载,陈圆圆嫁吴三桂后未有子嗣。由上所述,我们认为,吴门聂氏可能是吴氏家族中的另一代人,说她就是陈圆圆,还需要其他文献材料或墓葬发现实物证明。我们并不是说吴氏家族的口传不可信,因为年代久远,若一人误传,便会造成以讹传讹。原载年3月3、4日香港《文汇报》神州大地版,年9月2日天津《今晚报》摘载时略有删节。
关联阅读:
杨志玖:关于陈圆圆的一桩公案
陈生玺:陈圆圆史事轶闻辨误
张耕:陈圆圆与吴三桂史事新说——读陈生玺《沧桑艳》笺释
葛楚英:文史结合相得益彰——读陈生玺《沧桑艳》笺释
石楠:关于《陈圆圆·红颜恨》的写作张长法:以诗证史,史诗互证——评陈生玺笺注本《沧桑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