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生儿肠道病*感染诊疗与预防专家共识》全新发布
★
专家共识
★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生儿病房肠道病*感染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肠道病*感染发生,降低病死率。年3月,由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经过业内专家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的《新生儿肠道病*感染诊疗与预防专家共识》发表在《临床儿科杂志》。
01
★
肠道病*
★
肠道病*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包括柯萨奇病*A组和B组、埃可病*、脊髓灰质炎病*,以及新分离的肠道病*68~71型等。肠道病*感染(enterovirusinfection,EI)在温带地区夏季和秋季发生率较高[1],在热带地区全年均会流行。EI最常见于婴幼儿,具有传染性。新生儿EI的危害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情复杂高危,难预见、难控制,可发展为新生儿败血症、急性重型肝炎、心肌炎等,进而威胁患儿生命。医院EI及其暴发流行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
02
NEWS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肠道病*侵入呼吸道及消化道,在咽部及胃肠道细胞内定植并复制,感染后1天内播散至局部淋巴结,3~4天后进入血液形成病*血症侵入继发部位,如心肌、脑、脑膜,在这些部位复制并出现临床症状。
03
NEWS
临床表现
分娩前EI由于母体抗体未能及时通过胎盘输给胎儿,其缺乏被动性保护抗体,故产前垂直传播EI比水平传播病情重,多于生后数小时内即出现症状。不同血清型肠道病*侵犯的脏器有所不同,埃可病*感染以神经系统、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多见;柯萨奇B组病*感染以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和肝损伤为多见。
疾病防治
多数新生儿EI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因此临床管理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为主;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可以考虑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和/或抗病*药物(如Pleconaril)进行治疗。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合理的液体管理及营养支持对患儿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防止EI感染的重点在于预防,严格执行消*隔离制度,做好手卫生;加强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对于在流行季节,有发热症状的新生儿应该常规进行EI检测,早期确诊隔离,这样才能使EI感染的损害降到最低。
01
★
NEWS
★
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再到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新生儿肠道病*感染诊疗与预防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39(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