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早产儿生后即患败血症,幕后真凶竟是冰箱 [复制链接]

1#

案例经过

3月5日,在某新生儿(1日龄)48小时的痰培养中,可见光滑、灰白色菌落,涂片可见细小G+杆菌,呈八字形栅栏形排列,如图1、2所示。

图1图2

同时患儿的痰标本涂片也可见大量G+杆菌,如图3、4所示。

图3图4

令人不解的是,患儿母亲的细菌培养也出现了与患儿相似的细菌。患儿母亲的细菌培养(标本类型:羊水)血平板上可见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菌落,产生狭窄的β溶血,涂片染色可看到细小G+杆菌,呈八字形栅栏形排列。

患儿母亲的细菌培养(标本类型:羊水)涂片如图5、6所示。

图5图6

母婴的细菌培养均看到细小G+杆菌,呈八字形栅栏形排列,会是同一种细菌吗?如果是,那会是什么菌?如果不是,两种不同菌又是什么菌?此时种种疑问接踵而至。但最重要的问题是,临床为什么要做细菌培养,事出有因,必须先找到根源所在,而要找到根源就需要对临床病例有所了解。

母婴病例

患儿病例

(1)临床诊断:早产儿(32周胎龄)、新生儿肺炎、吸入性肺炎、低出生体重儿。

(2)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出现气促,伴吐沫,有发绀,四肢皮肤见散在瘀斑,间有出血点。见有三凹征,双肺呼吸声粗,双肺可闻及中湿罗音。

(3)实验室检查:3月3日WBC8.2×10^9/L,HGBg/L,降钙素原ng/mL,氧分压38mmHg,血涂片镜检:白细胞未见明显增减,粒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增减,部分粒细胞浆上颗粒增粗,可见空泡变性和杜勒氏小体。

胸部X线: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双肺可见小片状模糊阴影。

母亲病例

(1)临床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低置胎盘、早产。

(2)主要临床表现:发热37.5℃,畏寒,产前曾用舒普深抗感染和地塞米松治疗,但效果不好,一直发热。

(3)实验室检查:3月3日血常规:WBC15.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9%,CRP21.4mg/L。

病例沟通

看完病例,发现母婴均双双发热,一个想法油然而生:导致母婴发热的「凶手」会是李斯特菌吗?于是将初步鉴定的结果告知临床医生,如图7,提示李斯特菌生长的可能性大。

图7

分别对此菌做进一步鉴定与试验。如图8为患儿结果,检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菌落计数:3+),该菌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感染,可以从新生儿鼻咽部、外耳道、胎粪、羊水、胚盘、血和脑脊液检出。此菌对头孢菌素类天然耐药,首选药物是青霉素或者氨苄西林。

图8

如图9为母亲结果,检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菌落计数:4+),该菌可引起产妇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肌痛、关节痛、头痛等,感染病程多为自限性,可引起新生儿感染。此菌对头孢菌素类天然耐药,首选药物是青霉素或者氨苄西林。

图9

同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如图10,妇产科医生改用青霉素。儿科医生使用「舒普深+氨苄西林」抗感染治疗。

图10

3月8日患儿血培养阳性(血培养为3月5日接收,与当时痰培养同时送检),如图11、12,鉴定的结果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96%),说明此菌已侵入患儿血流。

图11图12

病例追踪

追踪患儿体温表,如图13,临床改用「舒普深+氨苄西林」,体温下降并不是明显,这是因为患儿已为败血症,从3月8日血培养(标本为3月5日,与患儿痰培养一起送检)结果阳性并鉴定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可验证。

图13

该如何验证患儿的疾病过程中临床使用氨苄西林有效呢?我们可从PCT和CRP入手分析,如表1,不附带参考值及单位。

表1

3月6日检验科将药敏试验结果告知临床,医生添加氨苄西林药物,3月8日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此药物对李斯特菌有效。

案例分析

(1)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人和动物粪便中均可存在,常伴随EB病*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引起脑膜炎、菌血症等。健康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病又称为「冰箱病」(因为此菌可在4℃生长),通常在过期速食食品、*油、冻肉和奶酪上蔓延滋长。

回顾本案例,母婴双双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考虑母亲被冰箱内某食品感染,患儿之所以也感染是由于该菌可通过胎盘血流播散到胎儿或是生产时通过产道感染。

(2)该菌的致病性:主要感染人群为新生儿、孕妇、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

①孕妇:引起畏寒、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背痛等类流感症状,会导致早产、死产或新生儿脑膜炎等。

②新生儿:经由胎盘被母体传播或者阴道分娩,分早发型或者晚发型。早发型:在新生儿出生时或者出生后1周内发病,多表现为血流感染;晚发型:一般出生两周后发病,多表现为脑膜炎,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病死率极高。

③免疫缺陷者和老年人:引起血流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以青霉素类为首选,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青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和红霉素等。对四环素、杆菌肽和磺胺类等抗生素耐药。

回顾该案例,母亲在使用青霉素治疗后,体温明显下降,几日后便康复出院,而患儿虽使用氨苄西林,但由于此时已侵入血流,较为严重,体温未见明显下降,但综合PCT和CRP下降明显来看,患儿的感染还是控制得较为满意。后续追踪显示,患儿住院时间较长,经过积极的治疗,情况好转并出院。

心得体会

小小的细菌却与生活息息相关,导致母婴双双「中枪」感染,微生物同事在初步鉴定并结合临床症状后,及时提示临床考虑李斯特菌可能性大,临床采纳建议,积极治疗,使得患者治愈。

最后,温馨提示:禁食腐烂变质的食品,生食瓜果应洗净,冰箱食品的储存应生熟食分开。

作者:张炽伦单位:医院

作者:徐奕胜单位:赣医院

本案例出自医院,感谢微生物组张炽伦老师提供素材!

首发:检验时间

投稿邮箱:wangliming1

dxy.cn

参考文献

[1]刘运德,楼永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陈东科,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陈东科,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