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
及预防知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
春季常见疾病
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手足口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0%以上。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
儿童的腮腺炎,多由于急性感染所致。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流脑冬春季好发(11月---次年3、4月),任何年龄均可发病,6月-2岁发病率最高。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常发生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A型和肠道病*71型。以悬雍垂、扁桃腺和软腭边缘出现散在性小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和肿胀。在鼻咽部、扁桃体、软腭部出现散在数枚灰白色小疱疹,直径2~4mm,周边有红晕,逐步破溃呈*色溃疡,通常4~6日可自愈,少数至2周。损害很少发生于口腔前部,牙龈不受损害。
常见疾病的预防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