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职称考试检验医学知识竞答试题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图查看昨日惊喜

整理自:检验医学

上半场

1.贫血时,红细胞不会出现的异常是(C)

A、Howell-Jolly小体

B、卡-波环

C、棒状小体

D、胞质嗜多色

E、嗜碱性点彩

解析:棒状小体即Auer小体,是粒单系细胞所特有的标志,红细胞中不可能出现。

2.下列有关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E)

A、最适反应pH6.9~7.0

B、分子量较小,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

C、需氯离子活化

D、不能采用EDTA抗凝血检测

E、淀粉酶升高即可确诊胰腺炎

解析:淀粉酶活性中度或轻度升高可见于一些非胰腺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见血清淀粉酶增高。

3.女性尿液中出现较多而无明显临床意义的是(E)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脓细胞

D、肾小管上皮细胞

E、鳞状上皮细胞

解析:鳞状上皮细胞在女性尿液中出现较多但无明显临床意义。

4.CK-MM主要存在于(E)

A、肝

B、心肌

C、脑组织

D、红细胞

E、骨骼肌

解析:CK-MM型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CK-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CK-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5.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的来源最好采用(E)

A、普通显微镜

B、透射电镜

C、荧光显微镜

D、偏振光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解析: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的来源最好采用相差显微镜。

6.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型,不包括(A)

A、0型——有核红细胞

B、Ⅰ型——丝球型

C、Ⅱ型——网型

D、Ⅲ——破网型

E、Ⅳ——点粒型

解析: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型,不包括O型——有核红细胞。

7.ICSH推荐血沉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

A、魏氏法

B、潘氏法

C、血沉仪法

D、温氏法

E、ξ血沉率法

解析:ICSH推荐血沉测定的参考方法是魏氏法。

8.多尿是指成人24小时尿量多于(A)

A、ml

B、ml

C、ml

D、ml

E、ml

解析:成人24小时尿量经常超过ml,小儿24小时尿量大于ml时称为多尿。

9.血沉测定时,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之比是(C)

A、1:1

B、1:2

C、1:4

D、1:6

E、1:9

解析:枸橼酸盐抗凝剂常用于红细胞沉降率和凝血功能测定,血沉测定时,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之比是1:4。

10.正常阴道清洁度为(A)

A、Ⅰ~Ⅱ度

B、Ⅲ~Ⅳ度

C、Ⅱ~Ⅲ度

D、Ⅰ~Ⅲ度

E、Ⅲ度

解析:正常阴道清洁度为Ⅰ~Ⅱ度。

11.不符合原始红细胞形态学特点的是(D)

A、胞体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可见瘤状突起

B、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比原粒细胞粗而密

C、核仁大,界限不清

D、胞质透明呈淡蓝色,常见核旁淡染区

E、核质比大

解析:原始红细胞胞浆深蓝色,不透明,故选D。

12.下列选项中,肠道的正常菌群是(E)

A、志贺菌

B、伤寒沙门菌

C、副溶血弧菌

D、霍乱弧菌

E、变形杆菌

解析:肠道正常菌群为类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等,尚有少数过路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13.标本采集和送检过程中错误的是(D)

A、标本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的污染

B、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C、采取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

D、脑膜炎球菌要冷藏

E、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解析:脑膜炎球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耐寒冷干燥,标本采集后应保暖保湿,立即送检,不能冷藏。

14.乙肝患者血清中不易测出的是(C)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s

E、抗-HBe

解析:HBcAg包裹在HBV外膜中,不能在血中直接检出。

15.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是(C)

A、使细菌获得充分的营养

B、减少细菌间的相互抑制作用

C、获得足够的单个菌落

D、加快细菌的生长速度

E、利于细菌的大量生长

解析:A、B、D、E都是平板分区划线的“结果”,而不是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就是获得足够的单个菌落。

16.正常菌群不包括(E)  

A、常居菌

B、过路菌

C、条件致病菌

D、机会致病菌

E、致病菌

解析:正常定植于人体各部位的细菌群称为正常菌群。包括三种情况:①常居菌;②过路菌;③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17.HBV感染后第一个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是(C)

A、HBeAg

B、HBeAb

C、HBsAg

D、HBsAb

E、HBcAb

解析:HBsAg是HBV感染后第一个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18.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的病*是(C)

A、HAV

B、HIV

C、HCV

D、HDV

E、HEV

解析:HBV和HCV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

19.荷包蛋”样菌落是哪种微生物的培养特性(C)

A、莫氏立克次体

B、螺旋体

C、支原体

D、衣原体

E、大肠埃希菌

解析:支原体典型的菌落中心部位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薄的透明颗粒区,呈“油煎蛋状”。

20.父母血型基因型为BB和OO,则其子女的血型只可能是(B)

A、A型

B、B型

C、O型

D、B型和O型

E、AB型

解析:来自父母双方染色体的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OO、AA、AO、BB、BO,AB);遗传时遵循共显性遗传的规律,在子代形成A、B、O、AB四种表现型,即血型A、B、O、AB。

21.ABO血型检查可应用于(E)

A、输血

B、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

C、器官移植

D、ABO血型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E、以上都是

解析:ABO血型检查可应用于输血、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器官移植、ABO血型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22.下列体液中不含血型物质的是(D)

A、唾液

B、羊水

C、胃液

D、脑脊液

E、尿液

解析:ABO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膜上,还可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组织细胞上。ABO血型特异物质存在于唾液(含量最大)、尿、泪液、胃液、胆汁、羊水、血清、精液、汗液、乳汁等体液中,但不存在于脑脊液。这些可溶性抗原又被称为“血型物质”。凡是体液中有血型物质者为分泌型(可以中和或抑制抗体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无血型物质者为非分泌型。

23.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A)

A、尿沉渣镜检

B、隐血试验

C、尿胆红素测定

D、尿三杯试验

E、尿蛋白定性

解析:血红蛋白尿显微镜下不见红细胞或有极少量红细胞碎片,离心沉淀后上清液仍为红色,隐血试验阳性;血尿离心后上清液呈淡*色,隐血试验阴性,沉淀物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红细胞。

2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见于(C)

A、伤寒感染

B、淋巴细胞白血病

C、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皮肤病、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

25.瑞氏染色时,如果缓冲液的pH偏碱,则红细胞会呈现(A)

A、灰蓝色

B、粉红色

C、橙红色

D、紫黑色

E、*色

解析: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因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染色偏红,细胞核呈淡蓝色或不染色;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结合,所有细胞呈灰蓝色,颗粒呈深暗,嗜酸性颗粒呈暗褐,甚至棕黑色。

26.妊娠试验测定的激素是(D)

A、雌激素

B、胎盘催乳素

C、胎盘专一性蛋白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孕激素

解析:一般妊娠后35~40d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ng/L以上;60~70d达高峰,HCG可达6.4~25.6μg/L,常用的HCG检査方法即能显示阳性结果,单克隆抗体二点酶免疫法在受精卵着床后5~7d即能检测出HCG。

27.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涂片的(D)

A、尾部

B、头部

C、体部

D、体尾交界处

E、头体交界处

解析:因为白细胞相对于血液的其他成分而言,体积更大一些,所以推片的过程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通常涂片尾部嗜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的长轴均匀分布。幼稚细胞分布在涂片的尾部和边缘,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在涂片头部和体部。

28.正常阴道分泌物外观为(A)

A、白色稀糊状

B、无色透明黏性

C、*色水样

D、奶油样

E、脓性

解析:正常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

29.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概念论述错误的是(A)

A、贫血时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两者减少程度是一致的

B、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

C、每个红细胞含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

D、一般情况下,随红细胞的增多和减少,血红蛋白常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E、同时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对贫血类型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解析:贫血时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两者减少程度是不一致的。

30.下列静脉采血步骤中哪项是错误的(E)

A、选择适宜静脉,扎止血带

B、消*

C、检查注射器有无阻塞和漏气

D、穿刺时针头斜面向上抽血

E、抽血完毕,立即将血液沿针头快速注入试管内

解析:抽血完毕,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31.EDTA抗凝剂对下列哪项检查最适用(C)

A、血小板功能检查

B、血沉

C、血小板计数

D、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E、凝血象检查

解析:EDTA抗凝剂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适用于血液学检查,尤其是血小板计数。

32.Pandy试验采用的试剂是(D)

A、硫酸铵

B、磺基水杨酸

C、氧化汞

D、苯酚

E、硫酸钠

解析:潘氏试验,又称Pandy试验,是指脑脊液中的蛋白测定,也称球蛋白定性试验,其原因是脑脊液在病变时,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多为球蛋白增加,在潘氏试验中球蛋白遇酚而变性而出现沉淀。

33.阻塞性*疸时,大便性状为(D)

A、黏液,脓血便

B、柏油样便

C、鲜血便

D、白陶土样便

E、脓血便

解析:胆管梗阻时,粪便中无粪胆素而呈白陶土色,氯化高汞试验为阴性反应。

34.有关线索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属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

B、上皮细胞边缘不整齐并趋于溶解

C、表面附有大量加德纳杆菌和其他短小杆菌

D、核清晰可见

E、是诊断加德纳阴道病的依据

解析:线索细胞是阴道鱗状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寄生了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小杆菌。镜下可见该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细胞部分溶解或已经溶解,核模糊不清,周边大量加德纳菌及厌氧菌使表面毛糙,有斑点和大量细小颗粒。检出线索细胞提示加德纳菌感染。

35.卵磷脂小体减少常见于(C)

A、精囊炎

B、附睾炎

C、前列腺炎

D、尿道旁腺炎

E、尿道球腺炎

解析:正常前列腺液涂片中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前列腺炎时数量常减少或消失,分布不均,有成簇分布现象。

36.奶油状白带见于下列哪种情况(D)

A、念珠菌感染

B、滴虫感染

C、宫颈息肉

D、阴道加德纳菌感染

E、子宫内膜炎

解析:奶油状白带见于阴道加德纳菌感染。

37.半抗原的特征是(D)

A、无免疫原性,无抗原性

B、有免疫原性,有抗原性

C、有免疫原性,无抗原性

D、无免疫原性,有抗原性

E、多为大分子物质

解析:半抗原是指仅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多为多糖、多肽类物质,所以正确答案是D。

38.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

A、前带

B、后带

C、等价带

D、带现象

E、拖尾现象

解析:该题主要考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

39.病原体感染机体后,血清中出现最早的特异性抗体是(A)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解析:IgM是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

40.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D)

A、特异性

B、比例性

C、可逆性

D、亲和性

E、阶段性

解析:该题主要考基础理论记忆题,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亲和性,所以这一题答案是D。

41.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有(B)

A、减*活病*乙肝疫苗

B、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C、原代细胞乙肝疫苗

D、Veto细胞乙肝疫苗

E、乙肝表面抗原组分疫苗

解析: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

42.可以作为乙肝传染性标志的是下列哪一项(B)

A、HBsAg

B、HBeAg

C、HBcAg

D、HBeAb

E、HBcAb

解析:HBeAg多存在于HBsAg阳性的标本中,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在急性乙型肝炎早期常有HBeAg检出。

43.衡量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的主要指标是(A)

A、抗-HBs

B、抗-HBe

C、抗-HBc

D、抗-HBc-IgM

E、Pre-Si

解析:在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中可出现抗-HBs阳性。HBV疫苗接种者血中能否检出抗-HBs,是衡量预防接种效果的最主要指标。

44.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引起的,在病*分类上甲肝病*属于下列哪一科的病*(D)

A、DNA病*科

B、微小DNA病*科

C、微小RNA病*科

D、小RNA病*科

E、逆转录病*科

解析:甲型肝炎病*(HAV)属小RNA病*科,无包膜,核心为单正股RNA。

45.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E)

A、肝脏

B、肠系膜小静脉

C、小肠

D、直肠、乙状

E、肠系膜下静脉

解析: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主要在肠系膜下静脉,雌虫产出的虫卵随血流到达肝脏、结肠,并在此沉淀。

46.人感染蛔虫是由于误食了(E)

A、成虫

B、未受精卵

C、蚴虫

D、受精虫卵

E、感染性虫卵

解析:受精虫卵要在外界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才能感染人,没有发育的虫卵不能感染人。

47.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是(B)

A、出现阶梯状条带

B、出现β-γ桥

C、出现单峰

D、出现双峰

E、出现不均匀条带

解析:肝硬化患者常有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清蛋白电泳可出现β-γ桥,及从β区到γ区连成一片难以分开,或者两区间仅见一浅凹,β-γ桥出现的原因是由于IgA增加所致,IgA在电泳上位于β区和γ区之间,使β区和γ区合成一片,出现了β-γ桥。

48.血中具有生理作用的钙是(E)

A、草酸钙

B、磷酸氢钙

C、羟磷灰石

D、氢氧化钙

E、离子钙

解析:血浆钙有三种不同形式:游离钙、蛋白结合钙以及阴离子(如磷酸根、柠檬酸根和碳酸氢根等)结合形成复合物,而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是离子钙。

49.肝功能损伤对蛋白质合成影响较小的是(B)

A、清蛋白

B、免疫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E、前清蛋白

解析: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分泌,受肝损伤影响较小。

50.CK是由2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产生的同工酶有(B)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解析: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CK-BB、CK-MM、CK-MB三种同工酶。CK-BB只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的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少。

51.CK-MB主要存在于(B)

A、肝

B、心肌

C、脑组织

D、红细胞

E、骨骼肌

解析:CK-MM型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CK-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CK-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52.急性病*性肝炎首选检测的酶是(A)

A、转氨酶

B、碱性磷酸酶

C、单胺氧化酶

D、乳酸脱氢酶

E、脯氨酸羟化酶

解析:转氨酶用于肝功能的评价敏感,急性病*性肝炎时常升高,临床上常把转氨酶作为急性病*性肝炎首选检测的酶。

53.关于室间质量评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室间质量评价是由实验室以外某个机构来进行的

B、没有进行室内质控的实验室不可以参加

C、室间质量评价为了提高实验室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D、室间质量评价可以代替室内质控

E、在我国,室间质量评价由卫生部临检中心和各省市临检中心组织实施

解析:我国室间质量评价是由卫生部临检中心和各省市临检中心组织,为了提高实验室常规检测的准确度,由实验室以外某个机构来进行,没有进行室内质控的实验室不可以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可以代替室内质控的说法是错误的。

54.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

A、肠道pH

B、年龄

C、性别

D、食物中的钙量

E、肠蠕动加快

解析:钙在十二指肠吸收,肠管的pH可明显地影响钙的吸收,偏碱时减少钙的吸收,偏酸时促进钙的吸收。

55.胆红素在血液中运输时主要结合的血浆蛋白是(E)

A、γ球蛋白

B、α1球蛋白

C、β球蛋白

D、α2球蛋白

E、白蛋白

解析: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将衰老的和异常的红细胞吞噬,分解出红蛋白生成和释放游离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是非结合性的(未与葡萄糖酸等结合)为脂溶性的,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血液中与血浆白蛋白结合。

56.属于血糖正常性糖尿的情况是(D)

A、糖尿病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库欣综合征

D、家族性肾性糖尿

E、嗜铬细胞瘤

解析:家族性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肾脏阈值减低,血糖正常,尿糖阳性。

57.在进行OGTT时,下列结果有助糖尿病诊断的是(C)

A、餐后3小时血糖等于7mmol/L

B、餐后1小时血糖等于8mmol/L

C、餐后2小时血糖等于11.1mmol/L

D、餐后30分钟血糖等于8mmol/L

E、空腹血糖大于5.2mmol/L

解析: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注:①“任意”:一天中任意时间内,无论上次进餐的时间;②“空腹”: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的摄入;③“OGTT”:以75g脱水葡萄糖为负荷溶于水后口服;④在无急性代谢紊乱情况下有异常者应择日按三个标准之一重复检测。

58.室内质量控制的用途包括(D)

A、可以用来监测方法或者检测系统的准确性

B、可以进行实验室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纠正

C、可以用来比较某一实验室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

D、可以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

E、可以使实验室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解析:该题主要考室内质量控制的用途是可以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

59.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浓度的监测对肝硬化愈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是由于(E)

A、伴有腹水

B、伴有食管下端静脉破裂反复出血

C、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下降

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增加

E、肝硬化患者肝合成蛋白质功能低下

解析:肝脏几乎可合成除γ-球蛋白以外的所有血浆蛋白质,白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影响着蛋白的合成,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浓度动态监测可及时反映肝脏的蛋白合成能力。

60.下列不会引起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是(E)

A、急性感染

B、严重的组织损伤

C、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D、急性中*

E、伤寒

解析: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包括急性感染、炎症、组织损伤、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恶性肿瘤、急性中*;伤寒会引起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

61.血块收缩不佳见于(C)

A、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B、血小板增多症

C、血小板无力症

D、心肌梗死

E、血栓性疾病

解析:血块收缩试验反映血小板血块收缩能力,血小板无力症时血块收缩不佳。

62.导致DIC发生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

A、大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消耗

B、凝血因子结构异常

C、凝血酶原合成减少

D、血管壁广泛损伤

E、凝血因子功能异常

解析:DIC发生广泛出血是由于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引起。

6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的特征性蛋白是(D)

A、白蛋白

B、T-H糖蛋白

C、免疫球蛋白

D、免疫球蛋白轻链

E、β球蛋白

解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轻链(B-J蛋白)。

64.下列关于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B)

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

B、核浆比例由大变小

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核仁由无到有

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解析:在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至紧密粗糙;核仁由有到无;胞质颗粒由无到有。

65.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是(D)

A、Ⅰ型单纯疱疹病*

B、Ⅱ型单纯疱疹病*

C、CMV

D、EB病*

E、呼吸道合胞病*

解析: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是EB病*。

66.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A)

A、仅有贮存铁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血清铁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分期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①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③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67.骨髓涂片中网状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等增多见于(C)

A、急性白血病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恶性组织细胞病

E、缺铁性贫血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与骨髓象特点为: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有小细胞增多。骨髓涂片中网状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等均有增多。

68.正细胞正色素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哪期(C)

A、缺铁初期

B、缺铁潜伏期

C、早期缺铁性贫血

D、重度缺铁性贫血

E、以上都是

解析:缺铁性贫血早期:当贮存铁消耗,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6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D)

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造血原料减少

D、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E、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增生减退,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容积比降低(小于0.34)。造血细胞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并可见间质水肿、出血甚至液性脂肪坏死。骨髓活检对再障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7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的特征性蛋白是(D)

A、白蛋白

B、T-H糖蛋白

C、免疫球蛋白

D、免疫球蛋白轻链

E、β球蛋白

解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轻链(B-J蛋白)。

7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E)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霍奇金病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霍奇金病的特点。

72.形成管型的基质主要是(E)

A、α-微球蛋白

B、β2-微球蛋白

C、黏蛋白

D、核蛋白

E、T-H蛋白

解析: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质。

73.全血细胞计数时,白细胞中的粒细胞主要来自(D)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备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

解析:全血细胞计数时,白细胞中的粒细胞主要来自循环池。

74.反映胎儿肺成熟度的试验是(A)

A、羊水泡沫试验

B、羊水肌酐检测

C、羊水胆红素检测

D、羊水淀粉酶检测

E、羊水葡萄糖检测

解析:磷脂酰胆碱与鞘磷脂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观察胎儿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羊水泡沫试验、薄层层析色谱法、警脂酰胆碱与鞘磷脂(PC/S)比值、磷脂酰甘油作为评估指标。

75.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好选用的防腐剂是(A)

A、甲苯

B、甲醛

C、浓盐酸

D、麝香草酚

E、苯酚

解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好选用的防腐剂是甲苯。

76.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的指标是(A)

A、RDW

B、Hct

C、MCV

D、MCH

E、MCHC

解析:RDW代表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的指标。

77.尿糖定性检测最适宜的尿标本是(C)

A、晨尿

B、首次晨尿

C、餐后2小时尿

D、随机尿

E、计时尿

解析:餐后2小时尿常用于病理性糖尿、蛋白尿、尿胆原检测。

78.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中常可见下列改变,但除外(E)

A、嗜碱性红细胞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增多

D、有核红细胞

E、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解析:红细胞缗钱状排列是由于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蛋白所致,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时不见。

79.肾小球性蛋白尿尿中主要增加的蛋白是(D)

A、纤维蛋白原

B、Ig

C、本周蛋白

D、白蛋白

E、β2-微球蛋白

解析:肾小球受损主要影响的是白蛋白。

80.粪便检查,可作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指标的细胞是(D)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上皮细胞

D、大吞噬细胞

E、红细胞

解析:在细菌性痢疾时,常可见到较多的吞嗤细胞。吞嗤细胞可作为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依据,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偶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81.卵磷脂小体减少常见于(C)

A、精囊炎

B、附睾炎

C、前列腺炎

D、尿道旁腺炎

E、尿道球腺炎

解析:正常前列腺液涂片中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前列腺炎时数量常减少或消失,分布不均,有成簇分布现象。

82.有关线索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属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

B、上皮细胞边缘不整齐并趋于溶解

C、表面附有大量加德纳杆菌和其他短小杆菌

D、核清晰可见

E、是诊断加德纳阴道病的依据

解析:线索细胞是阴道鱗状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寄生了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小杆菌。镜下可见该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细胞部分溶解或已经溶解,核模糊不清,周边大量加德纳菌及厌氧菌使表面毛糙,有斑点和大量细小颗粒。检出线索细胞提示加德纳菌感染。

83.下列不是精液检查目的的是(C)

A、法医学鉴定

B、不孕症研究

C、睾丸癌

D、人工授精筛选出优质精子

E、精子质量的评定

解析:精液检查的目的:①评价男性生育功能,用于观测生育力、鉴别不育原因或检测生育力的变化。②计划生育和科研,如输精管结扎术后的疗效观察和避孕药物的药效观察等。③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淋病、结核等。④为精子库或人工授精筛选出优质精子。⑤法医学鉴定。

84.脑脊液静置1~2小时内呈块状凝固见于(A)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

解析:①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CSF在抽取后1~2小时内形成明显的凝块或沉淀。②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CSF静置12~24小时表面形成纤细的膜状物。③蛛网膜下腔阻塞时,常呈现*色肢冻状。

85.肝细胞性*疸见于(C)

A、胆管结石

B、胆管癌

C、急性*疸性肝炎

D、胰头癌

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解析:肝细胞性*疸如*疸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毛细胆管阻塞使结合胆红素随胆汁分泌受阻,逆流入血从尿中排出。

86.关于肌红蛋白尿,不正确的说法是(D)

A、肌红蛋白在正常人尿中含量甚微

B、心肌发生严重损伤时,肌红蛋白检査呈阳性

C、骨骼肌发生严重损伤时,肌红蛋白检查呈阳性

D、肌红蛋白尿镜检时可见大量红细胞

E、肌红蛋白尿呈粉红色

解析:肌红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中,正常人尿中含量甚微,故不能从尿中检出。当机体心肌或骨骼肌组织发生严重损伤时,血浆Mb增高,经肾排泄,使尿液呈粉红色。

87.酒精消*最有效的浓度是(D)

A、%

B、95%

C、85%

D、75%

E、50%

解析: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75%的酒精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也会影响杀菌能力。酒精杀菌消*能力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75%。

88.HD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C)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叮咬

E、蜱叮咬

解析:HDV可引起与HBV相关联的急慢性肝炎,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血液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与母婴间垂直传播。

89.不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微生物是(D)

A、解脲脲原体

B、人型支原体

C、生殖器支原体

D、肺炎衣原体

E、沙眼衣原体

解析:肺炎衣原体主要引起肺炎,注意沙眼衣原体的沙眼生物亚种不仅可引起眼部感染,还可引起经性接触传播的非淋菌性尿道炎,不要误选。

90.细菌L型的形成与下列结构有关的是(C)

A、中介体

B、细胞膜

C、细胞壁

D、细胞质

E、核质

解析:L型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壁缺陷型。

下半场

1.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C)

A、血小板聚集

B、大血小板增多

C、小红细胞干扰

D、红细胞碎片

E、小血小板增多

解析: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说明引起脱尾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血小板大,但MCV低于正常说明有小红细胞的存在。

2.某患者女性,68岁。冠心病心绞痛史9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6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此时最具特征的实验室改变是(D)

A、血清LDH水平增高

B、血清AST水平增高

C、血清ALT水平增高

D、血清CK-MB水平增高

E、血清Mb增高

解析: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急性心肌梗死时CK-MB升高的时间比其他血清酶都早。

3.肝性脑病时血中浓度降低的物质是(E)

A、血氨

B、苯丙氨酸

C、酪氨酸

D、GABA

E、亮氨酸

解析:在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GABA升高。芳香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升高。假性神经递质升高。仅有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浓度降低。

4.下列关于脂蛋白(a)描述错误的是(C)

A、含有一个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高度亲水性的apo(a)蛋白

B、和纤溶酶原有同源性

C、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D、在电泳图谱中,和VLDL相似

E、在超速离心中,在LDL和HDL范围内

解析:Lp(a)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5.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大量蛋白尿是由于(C)

A、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原尿中的蛋白质

B、机体内蛋白质合成过多

C、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D、机体组织中蛋白质分解过多,需从尿中排泄

E、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多

解析: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的病理因素之一是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6.阻塞性*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B)

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

B、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

C、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

D、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

E、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阴性

解析:阻塞性*疸表现为:①血中结合性胆红素含量增高,血清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②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③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人肠道,因而肠腔胆素原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

7.二期止血缺陷常用的筛检试验是(C)

A、BT、PT、CT

B、BT、血小板计数

C、PT、APTT

D、APTT、血小板计数

E、BT、CT、TT

解析:止血包括一期止血、二期止血、纤维蛋白溶解三个时期。二期止血主要涉及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PT是外源凝随系统最常用的筛检试验,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8.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增生的细胞是(C)

A、T辅助细胞

B、T抑制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淋巴系祖细胞

解析:CLL大多数为B细胞异常增生(B-CLL),少数为T细胞异常增生。

9.关于铁粒幼细胞型贫血发病机制,错误的是(A)

A、铁摄入过多

B、铁利用不良

C、血红素合成障碍

D、红细胞无效生成

E、卟啉合成缺陷

解析:铁粒幼红细胞型贫血发病机制主要是铁利用不良。本题要点是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SA)的特点。SA是由一组病因不同的铁利用不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和无效造血的一组贫血综合征。特点是高铁血症,骨髓红系增生,细胞内铁、细胞外铁明显增多并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呈低色素性贫血。铁剂治疗无效,病因可分遗传性及后天获得性两大类。铁代谢检查显示血清铁、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增加;血清总铁结合力正常或减低。故E中细胞对铁的摄取减少描述错误。

10.患者,女性,35岁,半个月来感觉疲软乏力,脸色苍白*染。体检发现有肝脾肿大,血常规显示红细胞明显减少,Hb为30g/L,血小板正常,血清Hp低于参考范围。初步诊断为(C)

A、*疸性肝炎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脾亢

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象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迅速下降,急性Hb甚至可以降至20g/L,血小板一般正常,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疸、肝脾肿大;个别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伴有出血症状。有的有冷凝集综合征和阵发性寒性血红蛋白尿。受冷部位的手、足,耳、鼻等皮肤苍白、发绀及疼痛,加温后可恢复。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是备选项(B)

A、转铁蛋,α1酸性糖蛋白,甲胎蛋白,结合珠蛋白

B、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

C、甲胎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血红素蛋白

D、铜蓝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蛋白

E、以上都不是

解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包括AAT、AAG、Hp、CER、C4、C3、纤维蛋白原、C-反应球蛋白等,不包括AFP和血红素蛋白。

12.下列疾病中,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C)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含有丰富的类凝血活酶物质,消耗凝血因子,易引起DIC。

13.血小板第3因子缺乏症,下列哪一项试验是错误的(C)

A、血小板黏附试验正常

B、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

C、血小板第三因子有效性增加

D、血小板释放反应正常

E、血小板数量和体积正常

解析:血小板第3因子(PF3)缺乏症亦称血小板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血小板膜磷脂的结构或成分有缺陷,故其表面缺乏凝血因子Ⅴa和Ⅹa的受体,致使血小板不能有效地提供凝血催化表面,引起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白陶土凝血时间延长。

14.MCVfl,MCH37pg,MCHCg/L,其贫血属于(A)

A、大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解析:大细胞性贫血的标准为MCVf1,MCH34pg,MCHC~g/L。

15.渗出液中LD与血清LD的比值常大于(E)

A、0.2

B、0.3

C、0.4

D、0.5

E、0.6

解析:渗出液中LD与血清LD的比值常大于0.6。

16.患者男,1个月前感到疲惫、食欲下降,发热、咳嗽、咳痰带血丝,取痰液行抗酸染色,镜下见红色细长弯曲、分枝的杆菌,该细菌可能是(C)

A、肺炎克雷伯菌

B、放线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麻风分枝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均为抗酸菌,但后者较前者短粗。

17.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可能接触真正的或虚假的生物恐怖标本,因此标本至少在几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处理(B)

A、—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B、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C、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D、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E、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均可

解析: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可能接触真正的或虚假的生物恐怖标本,因此标本至少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的I、Ⅱ级生物安全柜内处理。

18.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的支原体是(A)

A、解脲脲原体

B、肺炎支原体

C、发酵支原体

D、原体

E、始体

解析: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

19.以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血浆凝固酶等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细菌是(A)

A、金*色葡萄球菌

B、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A群链球菌

E、脑膜炎奈瑟菌

解析:金*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致病因子包括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血浆凝固酶、肠*素等。

20.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相对离心力为(C)

A、g

B、g

C、g

D、g

E、g

解析: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10ml,采用水平式离心机,有效离心半径15cm×1转/min,相对离心力g,离心5分钟。

21.在一个红细胞内,哪种疟原虫最常见多个环状体(A)

A、人恶性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

C、三日疟原虫

D、乱性疟原虫

E、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解析:人恶性疟原虫在一个红细胞内常含有多个环状体,其他疟原虫只是偶尔有2个。

22.由于输血后溶血反应而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中出现的管型是(A)

A、血红蛋白管型

B、脂肪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蜡样管型

E、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解析:输血后溶血反应,尿中出现的管型是血红蛋白管型。

23.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选主要是为了(C)

A、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电流分析

B、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分析

C、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培养分析

D、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计数分析

E、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物理分析

解析: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选主要是对具有某一特征细胞进行培养和研究时进行的。

24.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B)

A、T淋巴细胞缺陷

B、B淋巴细胞缺陷

C、联合免疫缺陷

D、吞噬细胞缺陷

E、补体缺陷

解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50%是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所以这一题正确答案是B。

25.女,20岁,反复发热,颧部红斑,血液学检查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狼疮细胞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下列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为(B)

A、抗DNP抗体和ANA

B、抗dsDNA和抗Sm抗体

C、抗dsDNA抗体和ANA

D、抗ssDNA抗体和ANA

E、抗SSA抗体和抗核蛋白抗体

解析: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是SLE的特征性抗体。

26.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C)

A、药物过敏性休克

B、血清过敏性休克

C、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D、过敏性哮喘

E、荨麻疹

解析: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7.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属于哪一种免疫缺陷病(E)

A、原发性B细胞缺陷

B、原发性T细胞缺陷

C、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D、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

E、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

解析: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属于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

28.不属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点的是(D)

A、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

B、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多见于青年男性

E、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

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同,多见于中年女性。

29.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大诊断价值的AFP值是(E)

A、20μg/L

B、μg/L

C、μg/L

D、μg/L

E、μg/L

解析:一般认为AFPμg/L时,可对原发性肝癌确定诊断。

30.以下不属于肝纤维化诊断指标的是(E)

A、透明质酸

B、层黏蛋白

C、Ⅲ型胶原前肽

D、IV型胶原

E、干扰素

解析: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有:Ⅲ型胶原、Ⅳ型肢原、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干扰素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31.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E)

A、肾小管重吸收不足

B、肝脏合成白蛋白不足

C、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D、蛋白质摄人量减少

E、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

解析: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屏障损伤,血浆中的蛋白质丢失造成低蛋白血症。

32.关于β2-微球蛋白叙述以下错误的是(A)

A、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降低

B、存在于所有有核的细胞表面

C、尿液β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

D、肾移植后如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尿液β2-微球蛋白可出现增高

E、急性白血病有神经浸润时,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可增高

解析: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要升高,而不是降低。

33.与急性胰腺炎时代谢变化不符的结果是(D)

A、血清淀粉酶于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

B、血清高铁血红蛋白阳性提示有出血和坏死

C、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48~72小时开始升高

D、血清淀粉酶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比值降低

E、腹水中的淀粉酶水平比血清中为高

解析:健康人肾脏清除淀粉酶的能力约为1~3ml/min。淀粉酶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有一个稳定的比值,可用Cam/Ccr表示。其参考值在2%~5%。在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肾清除淀粉酶的能力加强,其比值增大。

34.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下列哪一种血清酶活性增高最明显(A)

A、碱性磷酸酶

B、肌酸激酶

C、淀粉酶

D、γ-谷氨酰基转氨酶

E、脂肪酶

解析:碱性磷酸酶(ALP)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活性可明显增高,妊娠3个月时胎盘即可产生ALP,9个月达高峰,可为同龄妇女的3~4倍,分娩后1个月左右即恢复正常。

35.下列关于钠尿肽(BNP)的说法哪项不正确(B)

A、BNP是由心、脑分泌的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

B、BNP有利于实验室测定

C、BNP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BNP正常可排除心衰的存在

D、在呼吸困难病人,BNP是一个将来发生CHF的较强的预示因子

E、BNP在机体中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的生理作用

解析:人体内BNP的半衰期为22min,它在提示机体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反映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其稳定性差,不利于实验室测定。

36.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下列血中哪项指标最早出现异常(B)

A、CK

B、CK-MB2/CK-MB1

C、LD1/LD2

D、CTn

E、AST

解析:CK-MB2/CK-MB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4h升高。

37.下列能使凝血酶时间(TT)延长的是(B)

A、口服华法林

B、血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

C、血友病甲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解析:口服华法林会使PT延长,血友病甲Ⅷ因子活性减低,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TT无明显异常改变,只有选项B可使TT延长。

38.某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分类:原始单核细胞86%,有核红细胞10%,其他细胞4%,应该诊断为(B)

A、AML-M2

B、AML-M5a

C、AML-M4a

D、AML-M4b

E、AML-M5b

解析:根据FAB标准,原始单核细胞80%,可诊断为AML-M5a。

39.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A)

A、仅有贮存铁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血清铁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分期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①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③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40.血红蛋白减少大于红细胞减少见于(A)

A、缺铁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解析:发生缺铁性贫血时的血象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41.患者,女性,35岁,半个月来感觉疲软乏力,脸色苍白*染。体检发现有肝脾肿大,血常规显示红细胞明显减少,Hb为30g/L,血小板正常,血清Hp低于参考范围。初步诊断为(C)

A、*疸性肝炎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脾亢

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象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迅速下降,急性Hb甚至可以降至20g/L,血小板一般正常,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疸、肝脾肿大;个别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伴有出血症状。有的有冷凝集综合征和阵发性寒性血红蛋白尿。受冷部位的手、足,耳、鼻等皮肤苍白、发绀及疼痛,加温后可恢复。

42.贫血伴轻度*疸,网织红细胞5%以上,最可能的诊断是(E)

A、脾功能亢进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解析: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由贫血、*疸、肝脾肿大,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刺激造血系统,导致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网织红细胞一般可达5%~20%。

43.引起血糖减低而尿酮体阳性的原因包括(A)

A、服用苯乙双胍

B、败血症

C、饥饿

D、肺炎

E、伤寒

解析:服用苯乙双胍等,由于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可出现血糖减低而尿酮体阳性的现象。

44.与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有关的因素是(C)

A、纤维蛋白原降低

B、球蛋白降低

C、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

D、血浆量太少

E、红细胞数量太多

解析:缗钱状红细胞,红细胞相互连接如缗钱状,是因为血浆中某些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使红细胞正负电荷发生改变所致。

45.关于脑脊液标本采集,错误的是(D)

A、以腰穿最为常用

B、颅压增高时忌行穿刺

C、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立即送检

D、标本抽取后分三管装,第一管做生化检査,第二管做细菌培养,第三管做显微镜检査

E、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不采集

解析:脑脊液标本通常通过腰椎采集,特殊情况下可由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标本采集后应该立即送检;标本抽取后分三管装,第一管做细菌培养,第二管做生化检査,第三管做显微镜检查。采集适应证有:有脑膜刺激征者,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或肿瘤颅内转移者,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偏瘫患者,脱髓鞘疾病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椎管内给药治疗、麻醉和椎管造影者;禁忌证有颅内高压者,颅后窝占位者,处于休克、全身衰竭状态者,穿刺局部有化脓性感染者。

46.在红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最早不再具有分裂能力的是(D)

A、原始红细胞

B、早幼红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解析:红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是最早不再具有分裂能力的红细胞。

47.以选择性蛋白尿为主的疾病是(E)

A、糖尿病性肾炎

B、膜增生性肾炎

C、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D、红斑狼疮性肾炎

E、早期肾小球肾炎

解析:非选择性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48.不属于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是(D)

A、血清病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慢性免疫复合物病

D、血清过敏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解析: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于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49.血小板MPV减少见于下列哪种疾病(B)

A、May-Hegglin异常,Alpport综合征

B、Wishtt-Aldrich综合征

C、蒙特利尔血小板综合征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和Swiss-cheese血小板综合征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解析: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以儿童为多见,重者多死于儿童期,呈X-连锁隐性遗传。临床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免疫缺陷三联征。

50.某患者女性,68岁。冠心病心绞痛史9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6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此时最具特征的实验室改变是(D)

A、血清LDH水平增高

B、血清AST水平增高

C、血清ALT水平增高

D、血清CK-MB水平增高

E、血清Mb增高

解析: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急性心肌梗死时CK-MB升高的时间比其他血清酶都早。

51.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控制的是(B)

A、准确度

B、精密度

C、特异性

D、灵敏度

E、系统误差

解析:室内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控制的是精密度。

52.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某次活动中,钠5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得分为(C)

A、80%

B、40%

C、%

D、60%

E、0

解析: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某次活动中,钠5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得分为%。

53.哪一种情况下可发生血钾浓度降低(E)

A、高热

B、创伤

C、酸中*

D、急性肾衰竭

E、严重呕吐、腹泻

解析:由于钾丢失或排出增多而引起的低钾症,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胃肠减压和肠瘘者,因为消化液丢失,消化液本身含有一定量钾,外加消化功能障碍,吸收减少,从而导致缺钾。

54.ALT与AST比值最常用于鉴别(A)

A、病*性肝炎与肝硬化

B、肝硬化与脂肪肝

C、病*性肝炎与中*性肝炎急性

D、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慢性持续性肝炎

E、梗阻性*疸与溶血性*疸

解析:AST/ALT比值对判断肝炎的转归特别有价值,常用于鉴别病*性肝炎与肝硬化。

55.临床用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来衡量(A)

A、肝脏疾病的严重性

B、肺脏疾病的严重性

C、肾脏疾病的严重性

D、心脏疾病的严重性

E、脾脏疾病的严重性

解析:白蛋白是在肝脏中合成的,肝脏疾病时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A/G比值降低或倒置,可用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性。

56.空腹时血液中携带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是(C)

A、CM

B、LDL

C、VLDL

D、HDL

E、Lp(a)

解析:由肝合成的VLDL是在空腹时血液中携带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

57.新生儿甲减筛査一般两项一起检査的是(C)

A、T3+T4

B、T3+TSH

C、T4+TSH

D、FT3+TSH

E、FT4+TSH

解析:因为TSH是反映垂体-甲状腺轴最敏感指标,因此首先应测定TSH。此外,根据甲减的程度,几可以降低或正常。考虑以上两点,应选择C。

58.HIV造成免疫系统的多种功能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是HIV破坏(A)

A、CD4+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CD8+T淋巴细胞

D、CD3+T淋巴细胞

E、CD2+T淋巴细胞

解析: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

59.梅*的唯一传染源是(B)

A、猫

B、人

C、鼠

D、蚤

E、蚊

解析:自然情况下,人是梅*的唯一传染源。

60.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局部感染常见于(B)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或创伤后

C、尿路感染

D、肠道感染

E、介人性治疗后

解析: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局部感染常见于烧伤或创伤后,亦可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和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心内膜炎、肺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死亡率甚高。

点击微店购买原*医版检验资料人卫版检验资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