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JAMA子刊新冠肺炎伴淋巴细胞减少的患者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pf.39.net/xwdt/170210/5218641.html
                            

原创代丝雨奇点网收录于话题#中国科学家2#新冠病毒研究进展69

与新冠病毒的斗争已经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眼看全球范围内确诊新冠肺炎人数逼近三千万大关,死亡人数迈向一百万,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目前手中能够用来对付新冠肺炎的武器还算不上多。

图源

WHO

近日,钟南山团队在《JAMA内科学》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1],针对在新冠肺炎中并不少见的淋巴细胞减少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虽然不能让患者好得更快,但可以显著降低病患转为危重症或死亡的风险,降低幅度超过80%!

淋巴细胞减少症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并不少见,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计数的下降程度和持续时间也是衡量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的预测指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计数,并能够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患者的PBL恢复正常。

根据其他研究数据,rhG-CSF能够动员健康人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以增加PBL。那么rhG-CSF是否能够帮助淋巴细胞减少的新冠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呢?

就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试验医院、医院医院开展,共入组了位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患者,患者56%为男性,中位年龄54岁。这些患者血液淋巴计数≤/μL,为了排除其他疾病对免疫的影响,也排除了有合并症的患者。

患者基线数据(局部)

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常规治疗组和rhG-CSF组,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5μg/kg,第0-2天每天接受一次rhG-CSF皮下注射。试验观察21天,主要终点为从分组到临床症状改善1分所需要的时间,次要终点包括治疗后第5天的淋巴细胞计数、第21天的死亡率、进展为危重症的患者比例以及第21天的病毒载量等。

首先,总的来看rhG-CSF治疗对临床改善效果有限,rhG-CSF组改善时间中位数为12天,常规治疗组为13天,差异不大。

rhG-CSF组略占优势,差异不大

在亚组分析中可以看到,针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μL的患者,rhG-CSF效果明显,与常规治疗组的中位改善时间分别为12天和14天。此外,对需要高流量鼻插管通气或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来说,rhG-CSF也能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中位改善时间9.5天,常规治疗组则为11天。

对淋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rhG-CSF效果更好(左)

同时,rhG-CSF组中无论患者死亡还是进展的风险都更低。rhG-CSF组患者危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及休克)比例为2%,常规治疗组为15%;第21天,rhG-CSF组病死率2%,常规治疗组10%。也就是rhG-CSF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81%,发展成危重症风险降低86.7%。

依据有限的病毒学数据,rhG-CSF组与常规治疗组的病毒RNA载量变化差异不大,但在第10天,rhG-CSF组的病毒RNA载量下降更快。

安全性方面,两组普遍存在不良反应,但是严重不良事件的比例在常规治疗组中更高,为41.2%,rhG-CSF组中为29.6%。常规治疗组中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也更为常见。

这项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规模较小、观察时间较短,非双盲设计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影响,入组患者此前接受的抗病毒治疗或激素治疗可能产生影响,以及对合并症患者的排除缩小了患者人群。

研究者认为,rhG-CSF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值得在更大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参考资料:

[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