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一老农突发肺出血住进了EICU医生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盛伟通讯员吴启珍刘恩佳

近日,医院收治了一例特殊的病人:患者肺出血,住进了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上了ECMO(人工肺),经过检查,竟是因为感染了一种名为,钩端螺旋体的病菌,医生称:有可能是干农活时接触了老鼠尿液。

图为谢医生

据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谢璐涛介绍,患者是一名72岁的老农,因为发热、下肢医院就诊,入院后四个小时左右,患者突发胸闷、气闭且进行性加重,急诊行气管插管,大量鲜血从气管插管里涌出,呼吸机虽然是纯氧支持,氧合仍不能维持,肺弥漫出血,血小板极低,情况十分危急,为挽救生命,急诊科快速启动ECMO对其进行抢救。

后来,经宏基因检测,患者被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这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考虑到患者发病前经常下地干活,我们怀疑他有可能是在田里干活时,接触了被携带病菌的老鼠尿液污染的土壤或水,从而感染了钩端螺旋体。”谢璐涛说。

经过十多天的ECMO支持治疗,8月27日,患者已经成功撤机,但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认识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病。全年均有病人发生,但常在夏秋季(6-10月)、稻田收割季节和洪涝灾害后引起暴发。

一、传染源

主要为野鼠和猪。我国已从67种动物分离出钩体,其中危害最大的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动物,包括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以及猪、犬和牛等家畜。其中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的最重要传染源,而猪为洪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钩体病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人因直接或间接与带菌动物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和中毒血症。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通对钩体易感,但发病率高低与接触疫水的机会和机体免疫力有关。以农民、饲养员及农村青少年发病率较高。近年来老年人发病上升,与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有很大关系。钩体病主要有在多雨、鼠类等动物活动频繁的夏、秋季节流行,这时节环境被钩体污染严重,加之农忙,人们与疫水接触机会多。

四、临床表现

钩体通过皮肤黏膜侵入机体,约在局部经7~10天潜伏期,然后进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早期钩体败血症。在此期间,由于钩体及其释放的毒性产物的作用,出现发热、恶寒、全身酸痛、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钩体在血中约存在一个月左右,随后钩体侵入肝、脾、肾、肺、心、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体征。由于钩体的菌型、毒力、数量不同以及机体免疫力强弱不同,病程发展和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临床上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流感伤寒型:是早期钩体败血症的症状,临床表现如流感,症状较轻,一般内脏损害也较轻。

2.黄疸出血型:除发热、恶寒、全身酸痛还有出血、黄疸及肝肾损害症状。出血可能与毛细血管损害有关,即钩体毒性物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全身器官,主要是肝、脾、肾点状出血或瘀斑,表现为便血及肝细胞损伤,出现黄疸。

3.肺出血型:有出血性肺炎症状,如胸闷、咳嗽、咯血、紫绀等,病情凶险,常死于大咯血,死亡率高。

此外,尚有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型,胃肠炎型等,均表现相应器官损害的症状;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恢复期并发症,如眼葡萄膜炎、脑动脉炎、失明、瘫痪等,可能是由于变态反应所致。

钩体菌型与钩体临床分型无固定关系,临床分型随病情发展也可变动。

怎么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1.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措施主要是灭鼠防鼠、管理好家畜。猪应圈养,猪圈要防渗漏,以免畜尿污染水源。不用新鲜猪粪作肥料,至少存放5天以上方可下田。

2.被污染的环境,可用2~5%漂白粉溶液消毒。

3.下田时穿高筒靴,尽量避免光脚下地,流行区经常接触疫水的群众要打预防针,在流行前期接种多价钩体菌苗。

4.患者必须隔离治疗至痊愈为止,同时,可用石灰或漂白粉对病人粪尿进行消毒处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