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婴儿喝母乳是最佳选择,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家庭,由于种种特殊情况,不能为宝宝提供母乳,此时,奶粉就成为了“救命粮”。
而说起奶粉,人们脑海中里浮现的注意点基本集中在奶粉的价格、品牌以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其它一些旁支末梢并不关心。
殊不知,其实冲奶粉也是一门大学问,光选对没用,要是冲奶粉环节操作不正确,照样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
就比如冲奶粉时的水温问题。
01冲奶粉是大学问:沸水凉到45度,还是加热到45度?可别弄错了
在这方面,人们基本有两大误区,一是温度选择不对,二是温度把控方式不对。
误区一:温度选择不对
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冲奶粉=冲豆浆,无非是用开水将粉末搅拌均匀,过程没啥难度。
这是非常经典的一个错误。
大家如果有心,不难发现,所有的奶粉包装上,其实都有规定好的水温,正常来说在40°C-50°C之间。
如果选择用开水冲奶粉,后果只有一个:破坏营养构成。研究显示,高温会导致奶粉中的蛋白质变性(不仅母乳含有大量蛋白质),它们会从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而婴儿脆弱的消化系统,很难处理这些大分子蛋白。
也就是说,宝宝喝了等于没喝,甚至会诱发便秘。
除此之外,维生素C的耐温性也很差,FAO/WHO的专家曾专门做过实验,发现在°C的高温下,维生素C的含量会在短短15分钟内下降40%-70%,而且时间越长,损失越大。
婴儿要是缺乏维生素C,不仅会出现失眠、皮肤干燥、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会造成败血症,危及生命安全。
小宝宝不像成年人,可以通过食用其它食物弥补来源缺陷,他们只有奶粉这一种食物,因此半年马虎都不能有。
误区二:温度把控方式不对
所谓的“温度把控方式不对”,就是说,到底应该将水加热到°C,然后等其冷却到适宜温度,还得直接加热到适宜温度。
很多人认为前者耗时太长,又是加热,又是冷却,实在太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加热到45°C,然后给宝宝冲奶粉,省时又省力。
出发点看似完美,却存在重大缺陷。
奶粉的安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出问题,可水的安全,那就没有保证了。
之所以要将水加热到°C,最重要目的就是杀灭里面的微生物与细菌,它们要是混入婴儿体内,就有可能让宝宝生病。
相对于那点时间优势,个人认为,宝宝的安全才是优先级别,毕竟他们一旦生病,劳神的还是父母。
在这给大家一个小建议:
等水冷却时,可以统计一下时间,一个季节统计一次,有数据之后再就不用一直在旁边守着了,设置个闹钟,到点去测温即可,将温度变量转化为时间变量,效果其实差不多。
02冲奶粉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用矿泉水冲奶粉不是豪,而是傻,矿泉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它们对婴儿而言完全是多余成分,不仅如此,这些矿物质还会造成婴儿消化不良,最后出现便秘,乃至肠道病变。
2、先加水,再加奶粉,如果反过来,容易出行奶粉结块,搅拌不均匀问题,不利于宝宝消化吸收。
3、奶粉宁愿稀一点,也不要浓,一是不方便婴儿吞咽,二是高浓度奶粉会产生很强的渗透压,致使血管扩张,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4、奶粉的品牌不要轻易更换,人体器官有一定的惯性,频繁更换奶粉,只会让孩子的消化器官出现紊乱,最好可以一直喝同一种品牌的奶粉。
5、奶粉的高营养价值决定了它们非常不耐储存,世卫组织(WHO)的专家建议,奶粉不要留二顿,一次吃不完就倒掉,哪怕放在冰箱里,也会逐渐变质,这属于不可避免过程。
6、《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指导原则》有规定,家长不能随意往奶粉中添加其它物质,包括而不限于糖、果汁等等,微观层面的化学反应一直是难题,谁都无法保证这些行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安全起见,奶粉还是单独吃比较好。
03人们最重视的问题:奶粉质量的筛选
归根究底,奶粉本身的质量才是一切的根源,也是人们最关心、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
其实关于奶粉质量的筛选问题,早就被各大专家讲烂了,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大家稍加